本來是出於某一目的修建的出色工程,勢必會帶來其他意想不到的好處。由於在台伯河和新港之間修了一條河渠,這就等同於台伯河多了一條支流,這樣一來,以前海潮和台伯河上遊流下的河水在彙合時經常引起水淹羅馬街道的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台伯河入海口距羅馬20公裏,我曾經一直認為海潮再怎麼也不可能逆流20公裏,然而看了1966年佛羅倫薩大洪水後,這個觀念徹底地轉變了。當時,離城市很遠的第勒尼安海的海潮逆阿爾諾河而上,在韋奇奧橋附近與因雨暴漲的河水彙合後,水漫到了大街上。可見潮水的威力是不容小覷的。克勞狄烏斯之後,羅馬極少有發洪水的記錄,這估計就是新建的海港發揮的意外作用。在半世紀以後,皇帝圖拉真對海港進行了改造,港埠變成了兩個,克勞狄烏斯港和圖拉真港,然而人們統稱它們為“Portus Augusti”(皇帝港)。不過,流經奧斯提亞的台伯河以及連接皇帝港的支流帶來的泥沙,改變了海岸線,現在的海岸線如圖所示,皇帝港被泥沙形成的陸地圍住,隻剩下古時的圖拉真港這個呈六角形的海灣還有水。
曆經2000多年後,海港成了今天的這種景象。不過我倒不覺得這僅證明了曾經反對在入海口建港口的建築師維杜盧維烏斯們極具前瞻性,而且還詮釋了一個對比,即國家發揮職能的時代與國家沒有發揮好職能的時代的差別。
一位曾在軍團中負責鋪設羅馬街道的工程師自誇地說道:“我們鋪設的道路100年之內不需改建。”必須搞清楚的是,他的意思是指“百年之內不用改建”,而不是說100年內都用不著保養。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對國家的治理。和平不是說隻要當上霸主就可以一直維持,隻有平時的用心經營,才能保持。土木工程也一樣,竣工之後平時的保養是必不可少的。在羅馬帝國還在發揮其國家職能的時代,疏通台伯河河底淤積泥沙的作業從未被忽視過。號稱是迦太基港兩倍大的、地中海規模最大的皇帝港,在羅馬帝國時代發揮了500多年的作用,可是在羅馬帝國滅亡後,就變成了陸地中的沼澤。
自取滅亡的梅莎裏娜
克勞狄烏斯孜孜不倦地履行皇帝的職責,奈何家門不幸,這使他頭疼不已。正在奧斯提亞視察港口建設進度的克勞狄烏斯,收到了一封奉命留在羅馬處理政務的秘書官們的來信。
年輕妻子梅莎裏娜放蕩的作風一如既往,不過如果她偷情的對象是演員或是花花公子,克勞狄烏斯倒也不想追究,這倒不是克勞狄烏斯不愛他的妻子,而是每天都有堆積如山的政務需要他去處理,分身無術的他根本無暇去管家裏的事。妻子梅莎裏娜的行徑越來越出格。
皇後梅莎裏娜這次“外遇”的對象是被稱為美男子的西裏烏斯,他不僅是元老院的議員,還被選為下一年的執政官。按照羅馬的規定,如果不是出身皇族,年齡超過40歲才能當選執政官。這樣看來,他絕不是個徒有外表的年輕花花公子,況且他還單身。
時年23歲的梅莎裏娜被西裏烏斯迷得神魂顛倒。如果這隻是單純的外遇,皇帝最多就把它當做是閑話,聽了就過,可是梅莎裏娜居然想要和他結婚,而且還付諸了實踐。
按照羅馬的結婚儀式,得先進行鳥卦再選擇結婚日期,結婚當天要在新人麵前殺牲祭祀,然後兩人簽下結婚契約,接下來就是宴請親友。趁著克勞狄烏斯不在羅馬,梅莎裏娜舉辦了一場真正的婚禮,這是不容置疑的重婚。不知道她梅莎裏娜腦袋裏在盤算什麼,難道僅僅是單純的年輕女孩沒頭腦嗎?然而男方也不是小孩啊。他們兩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是不是真如曆史學家所說,他們想殺了克勞狄烏斯謀權篡位,如若事實如此,難道他們沒有搞錯順序?難道不是應該先殺了克勞狄烏斯再結婚才說得通嗎?再說梅莎裏娜也有皇位繼承權,她也算與奧古斯都有著血緣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