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皇帝尼祿(54年10月13日-68年6月9日在位)(12)(1 / 2)

不列顛暴動的發起人是一名叫做波狄卡的女性,波狄卡原本是與羅馬締結友好關係的部族長的遺孀。其實,暴動並非由她發起,隻是她的兩個女兒不幸被羅馬人玷汙,所以大家推選她做領導者反抗羅馬。

在高盧戰役中,愷撒與被征服者的女性之間,雖然算不上強暴,但是他們確實發生過不正當關係。然而,被征服者並沒有因為這件事發生反羅馬的暴動。當然,愷撒也沒有遮遮掩掩,為了表示“補償”,他授予這名女子的父親羅馬公民權(也許該女子的父親原本就屬於統治階級),甚至把自己的家族名稱尤裏烏斯賦予這個家庭。在距離愷撒統治百年之後的尼祿時代,出現了一名叫做蓋烏斯·尤裏烏斯的日耳曼人部族長,此人聲稱自己是愷撒後人。可見,不管在何處播種,隻要彼此心滿意足自然相安無事。不列顛正是因為沒有處理好關係,才會導致反羅馬暴動的產生。

當然,這些隻是台麵上冠冕堂皇的說辭,事情的真正緣由是這樣的:首先,不列顛尚未完全被征服,可是對於手下敗將的不列顛人,羅馬人永遠一副高高在上的征服者姿態,肯定會刺激不列顛人。其實,羅馬人這般做派不難猜測,他們摸不準舊敵什麼時候會找幫手來對付自己,實在難以把這種對手視為盟友,又怎麼會和他們平等相處呢?征服的時間越長,各種問題就會逐漸顯露。其次,金錢問題。這不是由於10%的行省稅過高,而是繳納稅款時必須另行貸款,然而,借貸的利率又高得十分離譜。意大利本土的法律規定借貸利率最高上限為20%,但是行省可以隨意亂定比例。不巧的是,在落後地區不列顛的金融業者全是羅馬人。

布魯圖在共和製時代末期,在行省放高利貸,利率高達48%,西塞羅對此憤慨不已,有書信為證;那麼想必在逐漸成為羅馬統治範圍內的不列顛,這種高利貸也是猖狂無忌。因為不列顛沒有完全被羅馬掌控,所以在此地放貸也要承擔一定風險。風險越高利率越高,這是經濟上的邏輯。防止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是“戰後處理”中極其重要的工作。然而,不論是克勞狄烏斯,還是尼祿,他們沒有在前線指揮的經驗,也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傳聞尼祿的輔佐官塞內加由於在不列顛投資高利貸,因而累積了巨額財富。皇帝的近臣尚且如此貪財,何況別人?所以要讓他們控製經濟的惡性擴張,無異於天方夜譚。

在不列顛放高利貸的人因為沒人管控,賺得盆滿缽滿,這些享受暴利的人都是擁有羅馬公民權的金融業者。不列顛人不僅對金融業者不滿,所有羅馬人也成了他們憤怒的對象。他們認為羅馬人隻把不列顛人視為可以盡情壓榨剝削的對象,如此,與羅馬人建立友好關係變成了一切災難的源頭,他們為此後悔不已。恰逢此時,擔任不列顛行省總督的蘇維托尼烏斯(此人並非《羅馬皇帝傳》的作者)率領駐守不列顛半數的羅馬士兵,大肆驅逐死守摩納島(今安格爾西)的德魯伊特教祭司與信徒,導致局麵更加撲朔迷離。

移居至科爾切斯特的羅馬退役官兵受到不列顛人的攻擊,而羅馬軍隊的屠城更刺激了暴動者的瘋狂,他們甚至全殲了一個趕來支援的羅馬軍團。羅馬軍隊的指揮官,麵對不列顛行省的首都科爾切斯特徹底淪陷,外加一個軍團全軍覆滅這種慘敗,根本無法繼續保持淡定。軍團長與皇帝財務官等人命令蘇維托尼烏斯即刻回城增援,但是不及蘇維托尼烏斯率軍從安格爾西返回,這些暴動者已經穿過多佛爾海峽,直奔高盧逃竄而去。

由於軍隊元氣大傷,導致了羅馬的軍事部署也出現了漏洞,已經無力抵擋暴動者的怒火。遇害的不隻羅馬人,與羅馬人友好的不列顛人也不能幸免,老弱婦孺皆不例外。據說遇害者達7萬人之多。這是因為不列顛人不會把俘虜當做奴隸販賣,投降者一律格殺勿論。

總督蘇維托尼烏斯可以運用的兵力隻有1萬人左右,可以說力量十分薄弱;並且高盧沒有羅馬駐軍,所以隻有等待救援一途:從萊茵河派出援兵,或者等待西班牙的羅馬駐軍趕來增援。然而在這緊要關頭,敵人不可能給羅馬軍隊任何喘息的時間。麵對暴動者的強大攻勢,別無他法的蘇維托尼烏斯隻能決定在平原上布陣,與暴動者正麵對決。仍然帶有野蠻氣息的不列顛人對這種戰術並不嫻熟,而羅馬軍隊卻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