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皇帝尼祿(54年10月13日-68年6月9日在位)(17)(1 / 2)

之所以故意不提加冕的具體方法,這也是科爾布羅早就打算在和梯裏達底麵談時的一大籌碼。所以,與梯裏達底的談判隻能成功,不許失敗。科爾布羅派出高官提比略·亞曆山大與亞尼斯·維尼奇亞努斯,擔任與梯裏達底直接談判的使者。筆者曾在前文中提到過提比略·亞曆山大,作為一名猶太人他決心融入羅馬社會,擔任羅馬公職,最終舍棄了猶太教成為羅馬公民。提比略·亞曆山大在科爾布羅的安排下,成了軍備補給站的負責人。而亞尼斯·維尼奇亞努斯則是科爾布羅的女婿,是科爾布羅軍團的第5軍團長。他們對帕提亞的情況非常了解,是科爾布羅的左膀右臂。科爾布羅甚至提出,在談判結束之前,把這兩名高官留在帕提亞的軍營裏作為人質。如此這般之後,終於使得梯裏達底相信了科爾布羅的誠意,所以他除了回複願意接受談判之外,還表示由科爾布羅指定時間與地點。為了趁熱打鐵,科爾布羅把時間定在了數日之後,地點就在貝圖斯戰敗之處。之所以短短幾天後就舉行麵談,想的正是速戰速決、立竿見影;而談判又安排在貝圖斯戰敗之處,為的是通過羅馬軍隊東方最高司令官與即將誕生的亞美尼亞王在此地談判,就是要讓貝圖斯軍隊大敗於帕提亞軍隊的陰晦一掃而光。科爾布羅與梯裏達底達成直接會談的共識。當天,兩人都各自率領20名騎兵,在相互靠近時,也許是出於對長者的敬重,梯裏達底率先跳下了坐騎。科爾布羅看在眼裏,也下馬步行。兩人快步走近後,彼此握手擁抱致意。科爾布羅稱讚梯裏達底沒有魯莽行事,作出了務實明智的選擇。而年輕的梯裏達底則誇獎科爾布羅,過去8年間經常聽到他的赫赫威名,今天則是第一次有幸識荊。讓對手肅然起敬,這正是科爾布羅的拿手好戲。梯裏達底還提到,沃洛吉斯皇兄也認為,科爾布羅雖是對手卻仍然值得相信。現在,這位傳說中的人物正出現在他的眼前,還對梯裏達底讚譽有加,讓這個頭腦簡單的帕提亞年輕人感激涕零。結果,梯裏達底居然逞能地說道:“其實為我加冕,到羅馬去也可以。”

談判後半段的內容沒有留下記錄,然而從整個事件的後續發展推測,我們可以知道科爾布羅的外交策略斬獲頗豐。數日之後,科爾布羅先為梯裏達底舉行了加冕儀式的前半部分。

尼祿的塑像被放置在了羅馬軍營的正中央,而塑像前又搭上了祭壇,武裝得五花八門的羅馬人與帕提亞人圍在祭壇四周。科爾布羅則站在祭壇邊,看著頭戴亞美尼亞王冠的梯裏達底徑直走向祭壇。梯裏達底先向尼祿的塑像行禮,接著取下頭上的王冠擺在祭壇之上。加冠儀式的後半部分將在羅馬舉行,因為接下來的儀式,必須由遠在羅馬的尼祿親手把這頂王冠重新戴在梯裏達底頭上。

梯裏達底身為神明之官,不可以航海,那麼怎麼去羅馬呢?科爾布羅說,雖然路途遙遠,但又不能違背祖製,從陸路去羅馬是最好的選擇。從帕提亞到羅馬,是一段令人目瞪口呆的距離。我們不清楚他們如何渡過夾在亞洲和歐洲之間狹窄的達達尼爾海峽,但是走陸路肯定能到,隻是時間更長而已。帕提亞王沃洛吉斯曾以胞弟梯裏達底身為神明之官不得跨海為由,拒絕他前往羅馬接受加冕,如今,他自己掉進了科爾布羅的圈套。因為走陸路就不會違背神明之官的戒律。然而梯裏達底原本就向往羅馬,科爾布羅勸說了幾句,他立刻就點頭同意了。對此,沃洛吉斯隻好接受木已成舟的事實。

為梯裏達底舉行的前半部分加冕儀式結束之後,科爾布羅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雖然梯裏達底身處羅馬軍營,卻迅速被大家接受,還不依不饒地向鄰座的科爾布羅追問很多年輕人特有的問題。比如,夜間巡邏為何要分為4班,每班3小時,百人隊隊長又為何特意在巡邏前報告?為何必須等號角響起之後大家才能離席?為何軍團長帳前的篝火徹夜不熄?對於梯裏達底的問題,科爾布羅像慈父般逐一回答。羅馬軍隊嚴謹的紀律使得這位年輕的亞美尼亞王佩服得五體投地,與此同時,也對即將前往的羅馬充滿了好奇與期待。此時科爾布羅和梯裏達底之間,肯定使用東方地區最普遍的希臘語進行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