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皇帝尼祿(54年10月13日-68年6月9日在位)(28)(1 / 2)

卡利古拉遇害之後,或多或少擁有奧古斯都血緣的後裔,都會被擁立為新的皇帝。元老院和羅馬民眾不但不反對,反而讚成如此行事。正因如此,克勞狄烏斯得以順利繼位。他登基時近衛軍的確是一大助力,但是僅憑這個依靠不可能讓元老院和民眾們忍氣吞聲長達13年。所以,按今天的說法,克勞狄烏斯登基是各方勢力互相妥協、達成共識的結果。

同卡利古拉相仿,尼祿也沒有後代。但是在龐大的羅馬帝國,身上流著奧古斯都血的人並非沒有。單論女性一脈,有人嫁到共和製時代已是名門望族的埃米利烏斯家族,也有人嫁入同為名門的尤裏烏斯家族。然而,這類人大多遭到清洗,因為卡利古拉或尼祿認為他們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可是如若人們依舊堅信,繼承了奧古斯都“血緣”之人就有資格繼承皇位,那麼肯定能找到符合條件的幸運兒。如果如願以償,那麼“尤裏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可能會加上一個埃米利烏斯什麼的名稱,變成“尤裏烏斯-克勞狄烏斯-埃米利烏斯王朝”等等,奧古斯都開創的政治體製應當可以萬古長青吧。

然而,現實始終不是理想,元老院與尼祿分道揚鑣,他們最終選擇了與奧古斯都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加爾巴,並不認為這麼做有悖禮法。士兵和普通民眾也不以為意。至此,尤裏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被羅馬的主權者元老院和公民們拋棄了。自卡利古拉死後,換個人來當皇帝就可以維持統治;尼祿死後,加爾巴無法穩坐皇帝的位子,帝國一年半之內內戰頻發,原因就在於此。然而,為何一個世紀之後,才有人認為不應該如此選擇皇帝繼承人呢?

同少數人掌握統治權、多數人共同執政的共和製不一樣,君主製是君王一個人獨攬大權,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有效監督。實際上,元首製也好,君主製也罷,人類曆史上的統治方式基本都有缺乏有效監督這類缺點。

然而,隻有奧古斯都開創的羅馬元首製存在監督機製。相信各位在看了我所做的圖表之後應該會明白,下麵這個巧妙的框架正是羅馬皇帝權力構建的基礎。然而,正是奧古斯都創立的這個界限模糊不清的權力框架,才能實現其統治帝國的構想。在奧古斯都看來,他的這個構想相較少數人把持的共和製更為優越,龐大的羅馬帝國更適合采用他開創的元首製。奧古斯都沿著愷撒指明的方向前進,已經見證了奧古斯都預見的正確性,因為後來的帝國統治並無大的紕漏。羅馬帝國的“和平”並不會因為個別皇帝的統治不力而受到影響,也不會動搖帝國的根本。

奧古斯都不僅僅親自搭建了這個體係,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人”,對於他創造的這樣一個“精致的虛構”體係他心知肚明。然而,要嫻熟地駕馭這個體係為己所用,高超的政治技巧必不可少。

我們知道在人類漫長的曆史中,一個身居高位同時又擁有嫻熟高超的政治才華之人,簡直可遇不可求。所以,哪怕是君主製的許多方麵都是捏造且失於精巧縝密,然而世襲製仍然是君主製國家的首選。在君主製國家眼中,即使統治者沒有卓越的政治才華,如若輔佐之人擁有這種才能,實際的政治生活同樣可以照常運轉。換言之,縱使統治者是弱智或者腦癱,隻要他與前任“血緣”相繼,他照樣可以統治帝國。當然,要讓這個係統維持運轉,這也是擁有卓越政治才華之人的責任。也即是說,通過承認權威卻不授予權力的方式,彌補了缺乏監督機製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