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皇帝加爾巴(2)(1 / 2)

相反,加爾巴出身於首都羅馬的上流階級,生辰不詳,一般認為是出生於公元前3年左右。他在奧古斯都取得和平的羅馬度過了性格的形成期,在成長到具有資格就任公職的30歲時得到提比略的提拔,始任高盧阿奎塔尼亞行省長官,後來回到提比略身邊擔任執政官。公元39年被卡利古拉皇帝任命為萊茵河防衛軍的指揮官之一。結束四年任期後回國,等待他的是為征服不列顛而隨同克勞狄烏斯皇帝前赴當地的一次旅行。實際上征服不列顛的計劃已經由普勞提烏斯和韋斯帕薌等職業軍官付諸實施了,名門貴族出身的加爾巴或許更適合擔任皇帝隨行團的一員。此時加爾巴47歲。之後,被選為阿非利加行省總督前往迦太基赴任,經曆了指揮一個軍團的一年任期。阿非利加行省分屬於元老院行省,因此任期與共和政體時代相同,最多一年。之後返國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元老院議員。到了公元60年,皇帝尼祿將年過六旬的加爾巴任命為皇帝行省之一的西班牙東北行省的總督。從那時開始到尼祿駕崩為止的8年間,加爾巴一直在西班牙任職。行省總督是統治行省的最高負責人,從經驗上來說加爾巴有著在阿非利加行省的1年以及在西班牙東北行省的8年經曆,其間加爾巴一次都沒有被行省人民控告過。羅馬承認行省人民對總督的控告權利,將此作為監督總督統治的手段,因此沒有受到過控告也就可以理解為加爾巴的統治達到了讓人民滿意的程度。實際上,他起兵稱帝後曾在西班牙組建起一個軍團,之所以如此順利,得益於不少西班牙人對加爾巴招募士兵的積極響應。

然而,北非和伊比利亞半島在羅馬的防衛戰略上都不是“最前線”。加爾巴受任管轄的塔拉戈納行省本來安排有3個軍團,但在出征不列顛時被調走2個軍團後,伊比利亞半島全境便長期維持隻有1個軍團駐紮的狀態。隻在風平浪靜的行省進行過統治的加爾巴就任皇帝時沒有得到來自最前線的將士們的熱烈支持,原因就在於此。所以加爾巴需要盡快確保皇帝之位。

但統率著壯觀大軍的加爾巴在前往羅馬時如此不慌不忙,不但沒有做此時應該做的事,反而犯下了不該犯的錯誤。

掌握人心的政策

步入帝政以後的羅馬有個慣例,每逢皇帝登基或發生了值得舉國歡慶的事件時都要向首都的平民和在行省工作的軍團兵們發放賞金。當然一起分享喜悅隻是表麵原因,掌握人心才是真正的目的。每人每次的賞金金額相當於軍團兵年薪的三分之一左右,金額達到這個數目無疑會促進消費。這種收買人心的政策不僅頗受帝政的創始者奧古斯都的推崇,就連始終貫徹財政緊縮政策的提比略也照例效仿。如果以為五賢帝時代不需要采取收買人心的政策可就錯了,也不要以為公開承認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不曾用錢收買過“有權者”的心。進入4世紀以後的羅馬帝國苦於因經濟衰退導致的通貨膨脹,由於這個因素的存在可能難以實施這項措施,但是在發放賞金的政策上,信奉基督教的皇帝和信奉異教的皇帝們態度完全一樣。德國人卡爾·W.韋伯(CarlW.Weber)曾在一部研究著作中對曆代皇帝發放賞金的情況作過統計。

登上羅馬帝國皇位的人認為這是為成就大善而不得已為之的小惡,但卻是“應該做的事情”。然而加爾巴卻說,士兵不應是依靠金錢買來的,而應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參軍,所以沒有實行這種政策。誠然他所言不假,但隻靠正確的言論是無法施政的。塔西佗僅用下麵的一行字便詮釋了加爾巴:

與其說他天賦異稟,不如說他隻是完全沒有邪惡的資質而已,總之他是個平庸的人物。

在延續了百年之久的尤裏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之後擔任接班人對於加爾巴來說擔子太重了。

話雖如此,他的失策絕非隻有沒發放賞金這一項。

副手人選

既然統治僅靠一人之力無法達成,副手的人選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因此,被統治階級一般都通過副手的人選這張“石蕊試紙”來檢驗統治者的力量。其實加爾巴應該提拔在自己起兵稱帝時第一個表明支持態度的行省總督奧托擔任自己的第一副手,這樣做有三個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