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西塔尼亞行省服役的軍團兵中幾乎沒有出生於意大利本土的人。羅馬公民權是世襲的,服役期滿從軍團退伍的士兵們會在當地獲得土地作為退役金,移居後一般會娶當地的女子為妻,其間生下的孩子、孫子、曾孫都擁有羅馬公民身份,是否擁有羅馬公民權是成為軍團兵的必要條件。幫助奧托維持盧西塔尼亞秩序的也是出生在西班牙的羅馬人,安排相同人數的輔助兵來協助這支不足百人的軍團部隊的體製也與駐紮前線的軍團相同。輔助兵在退役後可以取得羅馬公民權,但是在服役期間不屬於羅馬公民。如果行省人民當中出現反對羅馬的動向,負責保護成為眾矢之的的總督的軍團兵可能會由於與當地的淵源太深而站在當地人一方。換個方式來想,這相當於一名降落傘兵在敵人陣地中著陸一樣。行省總督努力施行善政,除了因為害怕在卸任回國後被行省人民告上法庭之外,也為了自己在任期間的人身安全,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惹惱行省人民。
不管動機是什麼,年輕總督奧托的行省統治非常成功。這並不是他一味地討行省人民歡心的結果,而是因為他從始至終貫徹羅馬式的統治方法,即視察行省的各個角落,下達必要的指示,並確保付諸實行,所以在首都羅馬也受到了好評。花花公子的搖身一變甚至在女人們當中都成了熱點話題。
在這10年間,奧托得知自己過去的妻子波比婭公然做了皇帝的情人,並最終舉行了正式的婚禮,奧托卻一直孑然一身。在西班牙住了6年之後,應該也聽說了波比婭的死訊,但是尼祿並不打算讓奧托回國。又過了三年,裏昂行省總督溫德克斯率先點燃反對尼祿的導火索,塔拉戈納行省總督加爾巴也跟著呼應起兵,先於其他所有行省表明支持加爾巴的便是統治盧西塔尼亞行省即將10年的奧托。尼祿被三名行省總督倒戈,元老院對此置之不管,近衛軍團也見死不救,尼祿無奈在公元68年6月自刎身亡。7個月後,殺死加爾巴的奧托繼任了帝位。
不少曆史學家評價說,如果奧托不是出生亂世而是出生在一個和平時代的話,他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統治者。然而,奧托的不幸卻是在作為皇帝進行施政之前,首先必須專注於製定對策來對付已經開始南下的“日耳曼軍團”。
說句實在話,奧托手上完全沒有可供調遣的兵力。盡管如此,他還是在沒有用金錢收買的情況下成功召集了自己離開10年之間變得有些生疏的近衛軍團的士兵們。如果不是對奧托心悅誠服的話,他們又怎麼可能犯下暗殺現任皇帝的滔天大罪呢?但是,對於犯下重罪後群情激昂的士兵們要求將加爾巴一派的元老院議員趕盡殺絕的主張,奧托斷然拒絕。他還把加爾巴的遺體交還給家屬,並確保火化和下葬順利進行。同為先帝,但加爾巴的遺骨沒有像尼祿那樣享受到入葬奧古斯都陵的待遇,而是被埋在了加爾巴位於郊外的別墅庭院裏。
奧托雖然很巧妙地抓住了士兵們的心理,但興兵南下的日耳曼軍團的總人數畢竟近乎10萬。奧托首先試圖阻止日耳曼軍團的南下行動,他向維特裏烏斯提出共享皇帝之位的建議。但是被意想不到地推舉為皇帝且得到最強的“日耳曼軍團”支持的維特裏烏斯,隻想著借這股力量就任羅馬皇帝之位,斷然拒絕了奧托的請求。羅馬人彼此之間發生正麵衝突的內戰已不可避免,這在任何人眼裏都是顯而易見的。
嚴冬季節成了奧托的救星。讓大軍在二三月之間跨越阿爾卑斯山脈是所有指揮官都力圖避免的難題。正因為成功克服了這個困難,漢尼拔跨越阿爾卑斯山脈的行軍才不僅讓當時的人驚愕不已,還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話。但是,從那個時代起的300年後,出於確保與阿爾卑斯以北的高盧之間聯絡線路的需要,阿爾卑斯山脈中的道路修建也有明顯的進展。全線鋪裝完畢自不必說,每隔8—24公裏,也就是平均16公裏的沿線都建造了跨越阿爾卑斯山脈所需的各種設施。即使是個人旅行,在嚴冬時節也隻需10日就能跨越。但是,分兵兩路南下的“日耳曼軍團”每一路都有數萬大軍,按常識來說應該等待春天到來,但維特裏烏斯急於行軍,日耳曼軍團的將士們也受到前往羅馬這個念頭的鼓舞,所以根本顧不得漫天紛飛的大雪,開始了直指南方的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