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皇帝維特裏烏斯(1)(1 / 2)

(69年4月16日—69年12月20日在位)

到了公元69年4月16日,前一天發生的貝特裏亞庫姆戰役的結果以及奧托自殺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意大利北部。同時,傳令兵也快馬加鞭趕往帝國東西南北各處報信,包括首都羅馬、已經到達裏昂的維特裏烏斯那裏、正聚集在阿奎萊亞的“多瑙河軍團”處,此外還要利用海路遠赴敘利亞和猶太等地通報維特裏烏斯軍勝利和奧托死亡的消息。

得知奧托軍敗北後從摩德納到博洛尼亞避難的元老院議員們在接到奧托的死訊後馬上承認了維特裏烏斯“第一公民”的地位。另外,首都羅馬在接到皇帝的死訊時正在舉辦競技大賽,聚集在此的觀眾被告知新皇帝的名字後紛紛報以歡呼和掌聲,這樣一來維特裏烏斯就得到了羅馬市民的承認。之前已經多次提到,羅馬帝國的正式主權者是元老院和市民,此前隻受到“萊茵河軍團”推舉的維特裏烏斯由此成為了正式的“第一公民”,也就是羅馬皇帝。

盡管剛剛登基3個月的皇帝昨天自殺,首都羅馬也沒有因此發生任何混亂。在負責維持首都羅馬秩序的近衛軍團和首都警察全部出動去前線的前提下沒發生混亂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首都警察長官薩比努斯是個非常有能力的行政官,此人是猶太方麵司令官韋斯帕薌的親哥哥。與在軍事領域大放異彩的弟弟相比,他選擇了行政,用現代的話來說,等於邁入了官僚的世界。起用薩比努斯擔任首都警備的負責人算得上是奧托在人事安排上的一個成功舉措,多虧薩比努斯監管周到,這座連一名警察都不在的百萬人口大都市才沒有發生混亂。

第二個原因可以說是首都羅馬的居民們對皇帝的意外死亡已經司空見慣了。皇帝尼祿被迫自殺是在10個月前的公元68年6月,半年後皇帝加爾巴遇害,3個月後皇帝奧托又自殺身亡。市民們在競技場被告知奧托死訊並問及是否讚同維特裏烏斯登基時紛紛報以歡呼和掌聲,並不是因為他們討厭奧托而支持維特裏烏斯,這不過是大眾麵對又一次的帝位更替所表現出的興味索然的反應罷了。在雙方的支持者齊聚的首都羅馬沒有發生兩者之間的衝突也是由於大多數市民懷有的這種冷淡的情感。

在裏昂得知奧托死訊的維特裏烏斯做的第一件事是將此前隔三差五舉行的晚宴改為每晚都舉行,並贈予自己年少的兒子“日耳曼尼庫斯”的尊稱,意思是“征服了日耳曼民族的人”。征服的對手並不是日耳曼民族而是奧托一派的羅馬人,因此有些稀奇古怪,但是尤裏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的皇帝和皇帝的血親也有不少擁有“日耳曼尼庫斯”稱號的人,維特裏烏斯可能是想借此來證明自己的兒子出身皇室。

其間,率領維特裏烏斯軍獲勝的瓦倫斯和席西納二將來到裏昂報告戰果,並祝賀維特裏烏斯正式登基,二人此行帶來很多敗軍之將。對於軍團長級別的瓦倫斯和席西納來說,作為行省總督征服不列顛而立下赫赫戰功的鮑利努斯是老前輩,與其說是將敗軍之將押送至此,不如說是與老前輩和同輩結伴前來。

維特裏烏斯一開始似乎用諷刺的言語挖苦了敗將一番,不過最終還是赦免了全部敗將的罪名,對於奧托的親哥哥提提亞努斯也隻表示兄弟同心並肩作戰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奧托一派中沒有一個人被流放或者沒收財產。到此為止還一切正常,然而在為奧托一方戰鬥的中堅力量——士兵的處置上,維特裏烏斯卻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對敗者的處置

在貝特裏亞庫姆平原戰敗的奧托軍士兵是怎樣一種心情,塔西佗沒有記載。他們並沒有拚盡全力,而是在戰場各處與敵人交手期間戰死者人數不斷增加,待反應過來之後發現已經輸掉了。並且,最終也沒有親臨戰場的最高司令官幹脆利落地(或者說是任意妄為地)給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本該統率殘餘士兵的司令官們也出發前往了裏昂。獲勝一方的士兵同樣也被司令官們拋下不管,不過他們畢竟是勝者。這些勝者趁長官不在期間為所欲為地欺壓敗者。同為羅馬軍的軍團兵,僅僅因為打了敗仗就受盡虐待,他們一定備感屈辱,不過更令他們感到屈辱的是隸屬萊茵河各軍團的輔助兵們的蠻橫態度。軍團附屬的輔助部隊由行省人民組成,對於雖然在戰鬥中失敗但依然是堂堂羅馬公民的軍團兵來說,看到身為行省人民的輔助兵們擺出一副勝者嘴臉實在是難以忍受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