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皇帝維特裏烏斯(2)(1 / 2)

入主意大利本土以後,維特裏烏斯的身份除了是與先帝奧托交戰的勝者之外,還成了得到羅馬帝國正式的主權者元老院和市民承認的唯一皇帝。在這個時候,無人可與之匹敵。能否收拾內亂後的殘局,重新將帝國統合起來,全在於他本人的政治手腕。生於公元15年的維特裏烏斯這一年54歲,比老得讓人擔心的加爾巴年輕了足足18歲,相比正處於30多歲這個不上不下年齡段的奧托來說,年長了17歲。在古代的羅馬,40—50多歲被認為是男人的鼎盛時期。在所屬階級上相比名門貴族的加爾巴,他更接近於新興統治階級的奧托,不過維特裏烏斯身上披著從受提比略皇帝任用開始一直到克勞狄烏斯時代地位僅次於皇帝的父親路奇烏斯留下的光環,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背後有號稱羅馬全軍最強的“萊茵河軍團”撐腰。隻有良好的意願以及將這種意願傳達給別人的口號的話,無論是革命、改革還是重建都是無法實現的。除了意願和說服力之外,還需要權威和權力。維特裏烏斯是元老院和市民承認的權威,並且也擁有“萊茵河軍團”這個“權力”。

盡管如此,維特裏烏斯並不知道如何運用這些“在握的大權”。對於心懷積極的願望卻由於所處的立場而無法實現目標或者不具備實現這個目標所需實力的人,我們不必橫加指責。但是,隻要想幹就能成功的人卻不行動起來,那就是精神怠惰了。而且維特裏烏斯不僅沒有做他應該做的事情,甚至還犯下了不該犯的錯誤。

新皇帝維特裏烏斯下達的第一條命令是解雇全體近衛軍團的士兵,由於是不支付退役金的直接解雇,所以更應視為罷職。他的理由是這些士兵曾經站在奧托一方與維特裏烏斯軍為敵。作為羅馬軍一個組成部分的近衛軍團的任務是保護最高司令官——皇帝。在貝特裏亞庫姆戰役期間,奧托是得到元老院和市民承認的正式皇帝,按照愷撒的說法,在奧托手下作戰的近衛軍團兵隻不過是在忠實地履行作為士兵的義務而已。但是,在維特裏烏斯看來,他們也曾經聽從奧托的命令將正式的皇帝加爾巴殺死,所以這些近衛軍團兵不再擁有繼續服役的資格,如果允許他們繼續留任,可能會威脅到維特裏烏斯自身的安全。既然如此,本應該仿效奧古斯都對安東尼手下的士兵采取的處置辦法,在分發退役金並為他們找好落腳之處以後再解雇,然而他卻完全沒有這方麵的考慮,被直接解雇的近衛軍團士兵的態度從中立轉為反對維特裏烏斯也是理所當然的。

其實維特裏烏斯很清楚,近衛軍團的任務是保護皇帝,證據就在於雖然他解雇了近衛軍團的士兵,但並沒有廢除近衛軍,而且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充,將奧古斯都以來由每隊定員1000人的9個大隊組成的近衛軍團規模增加為16個大隊,加上附屬騎兵隊,兵力從原來的1萬人左右變為了1.7萬人。這1.7萬人全部由支持維特裏烏斯的“萊茵河軍團”士兵組成,這進一步傷害了被解雇的原近衛軍團士兵們的自尊。100年來,近衛軍團兵在人們眼裏一直是羅馬全軍中的精英,與在行省服役的軍團兵相比,在期滿退伍的年限和薪水上都享受明顯的優待。但是現在地位低的軍團兵得到任用,自己卻被掃地出門,這使得他們徹底堅定了反對維特裏烏斯的決心。

維特裏烏斯不僅在近衛軍團兵的處置上犯了錯誤,在隨同奧托一方參戰的士兵的善後問題上也是一錯再錯。

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本來的任務是防衛邊境,在處理時不能像當年的愷撒一樣讓他們自由選擇重新回到龐培手下、就地定居還是返回故鄉。即使不是維特裏烏斯,換做任何一個人也隻能將他們遣返到當初的服役地點,要命的是他的遣返方式,根本沒有想辦法在消除士兵們的屈辱感、憤怒和怨恨之後再將他們遣返,隻是直接下令讓他們回到服役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