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皇帝維特裏烏斯(3)(1 / 2)

史學家塔西佗認為互為競爭對手的穆奇阿努斯和韋斯帕薌彼此關係不和,但韋斯帕薌的兒子提圖斯努力居中斡旋,成功讓二人和好並建立了統一戰線,這不無道理,因為負責防衛帝國西方的羅馬軍中地位最高的是“萊茵河軍團”的高地日耳曼軍或低地日耳曼軍的司令官,與此相對,防守帝國東方的羅馬軍中地位最高的一直是統率著與大國帕提亞接壤的“幼發拉底河軍團”的敘利亞駐軍司令官。猶太方麵的司令官韋斯帕薌似乎在歲數上比穆奇阿努斯年長,但是在軍隊中的地位並不如他。不過,比起任務隻是對依靠科爾布羅的努力確立了友好關係的帕提亞和亞美尼亞的動向進行監視的穆奇阿努斯,正在猶太方麵打仗的韋斯帕薌確實有更多建功立業的機會。兩年前,即公元67年,爆發的猶太戰爭直到由於尼祿的死而中斷之前,猶太全境已基本被平定,隻剩下攻占耶路撒冷了。

但是,筆者不認同塔西佗主張的“處在競爭關係中的兩個人無一例外都會互相敵視”的人性論。對手之間存在的是競爭意識,並非互相敵視的意識,尤其是雙方當事人都頗具才能時,這種程度更加明顯,他們彼此反而會惺惺相惜,所謂嫉妒隻不過是自己的能力不如對方時產生的下意識的表現。而且從此後穆奇阿努斯貫徹始終的合作態度來推測,也很難讓人覺得二人的統一戰線僅僅停留在“如果沒有後生提圖斯的居中斡旋合作關係就無法實現”的程度上。

首先,被“多瑙河軍團”詢問是否有意稱帝的人是穆奇阿努斯而非韋斯帕薌,如果穆奇阿努斯不喜歡也不認可這個競爭對手的話,大可憑借韋斯帕薌在猶太執行戰爭任務期間擅自進攻意大利本土的做法相當於放棄任務的理由,將韋斯帕薌成為皇帝的可能性扼殺在萌芽中。然而穆奇阿努斯卻想方設法將“多瑙河軍團”對自己的支持轉送給韋斯帕薌,為什麼呢?

敘利亞行省總督蓋烏斯·路奇尼烏斯·穆奇阿努斯大概是為數不多的在公元69年就覺察到羅馬帝國即將迎來新時代的羅馬人之一,不過所謂新時代並不意味著改變帝政。就連情感上屬於共和主義者的塔西佗也不得不承認,統治區域廣大的羅馬帝國隻能依靠帝政,帝政仍然作為政體發揮著作用。問題不在於政體,而在於由誰來擔任這種政體的最高統治者。

愷撒

奧古斯都

事實上,始於愷撒時代的“應該由尤裏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也就是出身於首都羅馬的名門貴族且繼承了奧古斯都血統的人來擔任皇帝”的慣例在尼祿時代畫上了句號。與奧古斯都沒有血緣關係但出身於首都羅馬名門貴族的加爾巴統治也不長久,接下來成為皇帝的奧托既非首都出身也不是名門貴族,但至少他的父親是元老院議員,因此他可以自豪地誇耀自己出身於羅馬社會的最高階層——元老院階級。現在代替奧托的維特裏烏斯從父親那一代開始也躋身於元老院階級。相反,韋斯帕薌的父親卻是從一個不知名的軍團中摸爬滾打出來的,並且他雖然出生於意大利本土,卻隻來自一個地方自治體——瑞耶提。

是否屬於元老院階級對軍旅生涯也有影響,如果是元老院議員的兒子,結束一段見習期後就可以一下子被提拔為大隊長,讓這些剛起步的公子哥擔當重任是因為手下的10名百人隊隊長都是職業軍人。關於韋斯帕薌軍團生涯的記載是從他成為多瑙河流域的大隊長之後開始的,不知道他是否是從一名普通士兵晉升上來的,不過至少他肯定擔任過百人隊隊長。步入帝政之後的羅馬軍隊從以前的講究出身變為了重視實力,但是沒有一點背景的年輕人仍然不可能被一下子提拔為大隊長。

而且韋斯帕薌在軍團內的晉升速度雖說不慢,但也絕對不是很快,在名聲上遠遠不及羅馬全軍無人不識的科爾布羅。他在猶太戰爭中的表現說好聽點叫穩紮穩打,說不好聽點就是平庸無奇。無論從哪個方麵來看,人們平時絕對不會想到他會做出起兵稱帝這種瘋狂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