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皇帝維特裏烏斯(6)(1 / 2)

7個軍團中剩下的3個支持維特裏烏斯。換句話說,這次遊行的目的是向首都居民炫耀防守萊茵河上遊的高地日耳曼軍的4個軍團和防守下遊的低地日耳曼軍的3個軍團全部支持維特裏烏斯的事實。跟在重裝步兵的軍團兵後邊的是軍團附屬的騎兵、負責弓箭和攻城器械的輕裝步兵以及由行省人民組成的輔助部隊。輔助兵也按照不同的出生地編為幾支部隊,由相同部族出身的隊長和隊旗帶領著進城。既然人數達到6萬,那麼最前方的部隊到達古羅馬廣場時最末尾的士兵肯定才走到穆爾維大橋上。皇帝維特裏烏斯也在騎兵的簇擁下騎馬入城,肥胖的身體從上到下全副武裝,而羅馬此時卻正值盛夏,沒有四匹白馬拉的戰車,這名凱旋將軍也隻好硬著頭皮登上卡匹托爾山,感謝最高神朱庇特賜予自己的勝利。

聚集在沿途圍觀的羅馬市民們紛紛對維特裏烏斯和他的軍隊報以歡呼和掌羅馬的軍團旗銀鷲旗聲,然而史學家塔西佗對這一場景的描述卻極具諷刺,他說羅馬這個城市不在乎勝者是誰,全都會用拍手喝彩迎接。至於這種歡迎是否能夠持久則另當別論,就這個“另當別論”來說,羅馬人可真是一群具有嚴格批判精神的人。

如果隻是想向首都的居民炫耀自己有“萊茵河軍團”支持的事實,那民眾倒也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之後依然將6萬名士兵留在首都的做法隻能說是愚蠢至極。維特裏烏斯知道近衛軍團駐紮的基地隻有容納1萬名士兵的規模,於是將多出來的大批人馬像放羊一樣扔在了市中心。結果,整齊地立有圓形大理石柱的壯麗廣場、會堂以及神聖的神殿內外瞬間變為了僅靠碎布頭劃分界限的野營地。由於維特裏烏斯無暇顧及部下們的夥食問題,他們便將搶奪來的食物就地烹飪。並且此時正值盛夏季節,對於習慣了北國德意誌氣候的士兵們來說,在南國羅馬即使半裸著躺在地上也很難入睡。誰要是想洗洗身子,也隻能跳到眼前這條與萊茵河和摩澤爾河有著天壤之別、水流又緩溫度又高的台伯河中。

也許你會說首都羅馬有百萬人口,這點人連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這種感覺就好比紐約的曼哈頓被一群從德克薩斯來的牛仔占據了一樣。自從開國皇帝奧古斯都確立軍製,規定即使是行省人民,隻要在輔助部隊中服滿25年兵役就可以取得羅馬公民權以來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羅馬公民權是世襲權利,取得了羅馬公民權的行省士兵的兒子已經完全可以應征成為隻有羅馬公民才能參加的軍團兵。同時,退役後的羅馬軍團兵大多會與服役地附近的平民女子結婚,所以從這一點可以得知,“萊茵河軍團”的軍團兵們的體內混有日耳曼或高盧血統的概率是很高的。跟隨維特裏烏斯進入羅馬的很多“萊茵河軍團”的士兵是第一次踏上宗主國的土地,第一次親眼看見首都。住在弗拉米尼亞大道沿路的居民因為知道他們是沿途經過,或許尚可容忍,但是首都羅馬的居民可要長期伺候這群賴著不走的人。

即便如此,入住皇宮的維特裏烏斯如果當時果斷著手施政的話,也許能夠避免這種沉悶的氣氛。但是維特裏烏斯異常消極,不像是54歲的人。並不是說他人有多壞,隻是他過於看重手下的兩個將領——貝特裏亞庫姆戰役的實際獲勝者瓦倫斯和席西納,在政府的重要人事安排上都與這兩個爭風吃醋的人商量,隻任命合他們心意的人選。拜其所賜,兩名執政官以下的所有大臣分成了兩派,再也無法製定意見一致的政策。結果就是士兵秩序混亂,居民怨聲載道,瓦倫斯和席西納在皇帝麵前經常肆無忌憚地展開唇槍舌劍,維特裏烏斯也越來越沉溺在他原本就喜好的暴飲暴食中。隻有元老院沒有反對維特裏烏斯,這是因為維特裏烏斯還能夠照常出席元老院會議。隻要不被無視,元老院就知足了。然而從這一年的內亂來看,元老院已經不再是帝國的掌舵人了。

東方擁立韋斯帕薌的消息以及呼應而起的“多瑙河軍團”的動向在夏天即如前所述,韋斯帕薌一派對每個人的任務都進行了明確的分配。敘利亞總督穆奇阿努斯率領軍隊前往西方,也就是宗主國意大利。原先負責猶太方麵的司令官韋斯帕薌在埃及的亞曆山大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