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帝國的邊境(10)(1 / 2)

第三個特殊性是猶太人與古希臘人不相上下的離散傾向。以敘利亞的安條克和埃及的亞曆山大這兩處猶太人聚集區為首,各個城市都存在猶太人的共同體。與希臘人不同的是,這些居住在海外的猶太人與本國的連帶關係非常強。具體來說,隻要是猶太教徒,不管住在哪裏,每年都有義務向耶路撒冷的大神殿捐獻2德拉克馬的香火錢。與猶太民族相反,意大利的希臘殖民城市的代表錫拉庫薩和塔蘭托的居民隻有在參加四年一度的奧林匹亞運動會時才會意識到自己身上有希臘血統。就算科林斯滅亡,科林斯移民的後代——錫拉庫薩的居民也不會起兵複仇,但如果要是滅亡耶路撒冷的話,居住在亞曆山大的猶太人很可能會起兵。一些學者表示,比起居住在猶太的猶太人來說,居住在希臘移民城市的海外猶太人在數量上要多得多。

第四個特殊性在於,猶太人沒有對自己以外的民族進行統治的曆史。猶太人也有諸如大衛和所羅門時代那樣的獨立時期,但這些都是自己國家內的獨立,並不是將他國納入統治下的帝國。而且,這個時代在他們的曆史上稍縱即逝,即使不追溯到被巴比倫奴役的時代,他們也曾長年處於埃及和敘利亞的希臘化(Hel-lenism)王朝(希臘裔國家)的統治下,最後又被羅馬統治。在曆史上被其他民族長期統治的民族以現代人的思維來看肯定是受壓迫的民族,當然會讓人們抱以同情之心。但是,也需要注意這樣一種現實,就是在曆史上長期被壓迫的話很可能會帶來精神構造上的變化。

具體來說就是自衛本能異常發達,失去了思考的靈活性而變得頑固不化。同時,對於任何事物都會反應過於敏感。為了在殘酷的現實中存活下來,往往容易將希望寄托在夢中,猶太教中期待救世主的教義就是一個例證。

第五個特殊性會讓人感到這是猶太人特殊性的極致,就是與宗教的關係。以希臘和羅馬為代表的多神教中的眾神隻是保佑人類、為其提供幫助的存在,相反,猶太人信奉的一神教的神卻是規範人類行為的存在,一旦有人違反,就會毫不猶豫地對其進行懲罰。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理所當然的結論——在多神教的民族中政治與宗教是分開的,相反,一神教的民族卻容易衍生出宗教積極介入政治的神權政體。

加之猶太人還有著諸如巴比倫奴役時代被強製遷移到他國的經曆,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在身處異鄉的情況下還想保持猶太人的身份認同,除了訴諸宗教外沒有別的選擇。從他們的曆史來看,猶太人觀念中的國家一直是神統治的國家,也就是神權政體(意大利語Teocrazia,英語Theocracy)。

有意思的是,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中不存在表示“神權政治”這個意思的詞語,這表明古代的羅馬人甚至沒有設想過讓神來介入人類政治的政體。

但是,如果全體猶太人一致推崇神權政體的話,應該隻會與不接受神權政體的羅馬人發生矛盾,猶太人彼此之間應該不會存在衝突。然而,事實卻是同樣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當中對於政體也存在著意見分歧。

這便是主張宗教優先的法利賽人和倡導重視政治的撒都該人。除此之外,他們居住的場所也發生了分裂,有的猶太人繼續居住在猶太國內,有的移居到了海外的希臘移民城市。猶太國內的居住區也分成了內陸地區和海邊地區,耶路撒冷城內還出現了貧困階級和富裕階級的分化,情況很複雜。

現代的研究者們將這些人統括起來分成了兩派:貧困的猶太人屬於對羅馬的強硬派,富裕的猶太人屬於穩健派。當然,在亞曆山大擁有一家小店鋪的猶太人比起在加利利的山野放羊的猶太人確實要富裕一些。但是,對統治者羅馬采取強硬還是穩健態度的決定性因素與其說是財富的多少,更多依據的是與異族接觸、共生的必要性有多大。對於住在城市的猶太人來說,正因為這種必要性比較高,所以本來由於選民思想的影響而性格封閉的猶太人也不得不變得開明起來。

對於這個既特殊又複雜的猶太民族,羅馬是如何應對的·請參閱《羅馬人的故事7·臭名昭著的皇帝》中“皇帝卡利古拉”一章中羅馬人與猶太人、希臘人與猶太人、提比略與猶太人、卡利古拉與猶太人等各個小節,此外,“皇帝克勞狄烏斯”一章中也曾單列出“猶太問題”一節進行過介紹,在此重新梳理一下:第一,結束後世稱為“希臘化時代”的300年後,羅馬人取代之前的統治者希臘人,提高了此前一直處於統治階級的猶太人的社會地位,使得東方世界的兩大勢力——希臘人和猶太人在經濟上趨於了平等。像斐洛這種開明的猶太人高度評價尤裏烏斯·愷撒開創的羅馬帝政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在羅馬人看來,自己的帝國在東方世界實現經濟上的繁榮隻有通過這兩個民族的自由競爭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