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要等待從各地前來的軍團和同盟國軍隊到達,韋斯帕薌在接到任命半年後即公元67年5月才終於展開了軍事行動。這個人作為武將的能力與當時羅馬軍的其他司令官相比並沒有什麼特別優秀之處,回顧他此前的經曆,在戰略上遠遠不及名將科爾布羅,也不是一名善於運用各種華麗戰術的才華橫溢的指揮官。話雖如此,他也絕不是一名平庸的武將,能夠集謹慎、踏實、持久力和健全的常識於一身的人就已經不是凡人了。雖然僅憑這些還不足以俘獲普通士兵的心,但韋斯帕薌偏偏還擁有一種無法形容的“親和力”。
他於公元9年11月出生在首都羅馬沿薩拉利亞大道向東北行走60公裏處的列阿特(現在的瑞耶提),之前已經提到過,他的出身非常低賤,依靠自己的力量闖出了一片天地。
弗拉維烏斯·韋斯帕薌的軍旅生涯開始於提比略皇帝時代,他也是史學家蒙森筆下的“提比略一派”中的一員。在軍團內晉升到大隊長之後,他仿效當時羅馬常見的晉升途徑,參加首都的選舉並當選為財務檢察官。在這個位子上坐了一陣後,又當選為按察官。之後曾一度重返軍團生活,在此期間提比略皇帝駕崩,開始了卡利古拉皇帝的時代。
卡利古拉是個問題很多的皇帝,但還是保留了前任提比略構築的人才網絡,所以在風雨交加般的卡利古拉皇帝統治期間,韋斯帕薌沒有受到影響。不僅如此,卡利古拉皇帝統治期間,30歲的韋斯帕薌還成功當選了法務官。在當時的羅馬,有擔任法務官經曆的人也就意味著擁有被委任指揮一個軍團的資格。
羅馬是一個霸權國家,軍隊負有防衛龐大帝國全境的職責,所以不會讓有指揮軍團資格的人遊手好閑。韋斯帕薌從法務官的職位上卸任後馬上被任命為負責防衛萊茵河的第二軍團的軍團長,派駐低地日耳曼。到了公元43年,決定征服不列顛的克勞狄烏斯皇帝命令34歲的韋斯帕薌與指揮下的軍團一起前往不列顛。當時的不列顛戰線由曾在確立多瑙河防線的工作上表現出色的普勞提烏斯擔任總指揮,整個戰線揮灑著克勞狄烏斯皇帝征服不列顛的熱情,也是年輕武將們一顯身手的舞台。在年齡和經驗上都毫不遜色的韋斯帕薌的軍事才能在不列顛戰場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擔任總指揮的人能力出眾的話,手下的軍團長們也更容易立下戰功。韋斯帕薌東奔西走,表現活躍,最後被授予了凱旋勳章。在步入帝政時代的羅馬,通常隻有皇帝才能享受到駕駛四匹白馬拉的戰車出席凱旋儀式的待遇,軍團長級別的人隻能得到低一級別或者更低級別的勳章。韋斯帕薌獲此殊榮後產生了巨大效果,公元51年,42歲的他當選為執政官。
不過,其實他隻是以候補身份當選執政官。羅馬帝國必須向元老院管轄的近10個行省派遣總督,並且擔任總督必須擁有10年的執政官經驗,所以需要大量培養執政官人選,因此即便是候補也有出頭的機會。韋斯帕薌應該有兩個月的執政官經驗。10年後的公元62年,韋斯帕薌成為阿非利加行省的總督,前往官邸所在的迦太基赴任。
但是,就在結束一年的任期後即將被任命為可以指揮多個軍團的“皇帝任命的司令官”並前往皇帝管轄的行省赴任時,發生了在尼祿皇帝的詩歌巡演上打瞌睡的事件。韋斯帕薌本人和周圍的人都認為他的仕途生涯就這麼結束了,但是這件事過去兩年後,尼祿又重新將韋斯帕薌提拔為指揮猶太戰爭的司令官。
公元67年,韋斯帕薌58歲,約瑟夫斯30歲。民族、出身、性格、年齡都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在猶太地區遭遇了,此前二人甚至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起兵6萬攻打猶太的羅馬軍顯示出了司令官韋斯帕薌的性格,穩紮穩打地向前推進。他們的作戰計劃是一邊對猶太全境展開地毯式攻擊,一邊南下逼近耶路撒冷,當然,攻擊重點都集中在各戰略要地上。然而,約瑟夫斯率領的猶太軍隊擋在了羅馬軍團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