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帝國的邊境(14)(1 / 2)

韋斯帕薌沒有相信,因為尼祿的母親繼承了神君奧古斯都的血統,約瑟夫斯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公元67年夏天,尼祿的皇帝位置安然無恙。並且韋斯帕薌出身低賤,此時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認為他會取代當時的領導者,尤其是韋斯帕薌本人首先就沒有這種想法。於是在場的朋友之一馬上反駁約瑟夫斯:“假如你有預言的能力,那為什麼沒有向尤塔帕塔的居民們預言,他們的城鎮會陷落,而你自己也難逃被俘的命運呢?”約瑟夫斯回答:“自己曾經預言過,但是他們不聽。”

約瑟夫斯在《猶太戰記》中的這段記載有強烈地為自己辯護的味道,所以他記載的內容不一定都是事實,不過據他自己說,韋斯帕薌後來相信了。筆者猜想,與其說韋斯帕薌後來相信了,不如說是他雖然不相信但也無意推翻他的預言。

雖然不至於達到猶太人那個程度,但羅馬人也是很迷信的。看到雞歡快地啄食,士兵們會欣喜地認為這是好兆頭。但是,羅馬的領導層不管在共和政體時期還是在帝政時期都非常清醒,因為他們會私下命令在前一天不給雞喂食。

不管怎樣,約瑟夫斯的計劃成功了。他不必再擔心自己會被押送到尼祿那裏,提圖斯也可以公然地和這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猶太人稱兄道弟了。

連塔西佗也對這次“預言”作過記載,至於這麼做到底是像約瑟夫斯所說的真的是神的旨意,還是像筆者所說的,這是約瑟夫斯在一生中下的最大賭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筆者這麼解釋的根據在於以下幾點:

公元67年7月——約瑟夫斯預言尼祿之後的皇帝將是韋斯帕薌。

公元68年6月——尼祿自殺。

公元69年7月——東方各軍團擁立韋斯帕薌稱帝。

與此事件有關的人在公元67年的年齡:尼祿——30歲。

韋斯帕薌——58歲。提圖斯——28歲。約瑟夫斯——30歲。

斯帕薌會繼尼祿之後成為皇帝,但並沒有預言到尼祿的死亡。如果尼祿沒有被迫自殺,從年齡上來看,先死的很可能會是韋斯帕薌。假如韋斯帕薌不打這個賭,等待約瑟夫斯的將是被押送到尼祿麵前的命運,運氣不好的話會在30歲就英年早逝。從尼祿的年齡來看,想知道預言是否應驗肯定要等到很久以後,所以試著預言一下也沒什麼損失。即使預言不中,約瑟夫斯也不會失去什麼。筆者推測,30歲的約瑟夫斯當時很可能已經做好了失敗的準備。

有趣的是,一年之後加爾巴成為皇帝,證明了約瑟夫斯的預言落空,但是韋斯帕薌的態度並沒有發生變化。他沒有去找約瑟夫斯質問為何預言沒有應驗,也沒有將約瑟夫斯套上枷鎖投入大牢。得知加爾巴登基後的韋斯帕薌派遣提圖斯作為特使前往羅馬,向新皇帝表示支持和效忠,提圖斯在途中得知了加爾巴死亡、奧托登基的消息。對於新皇帝奧托,韋斯帕薌既沒有積極地支持,也沒有表示反對。至此,約瑟夫斯的預言第二次落空,可是他的境遇仍然沒有什麼變化。是因為韋斯帕薌的心中還惦記著這個年輕猶太人的預言,還是因為他覺得約瑟夫斯的出身和頭腦在鎮壓猶太的叛亂上有用武之地·從韋斯帕薌凡事都講究平衡的態度來看,筆者認為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在一年後的公元69年7月,羅馬皇帝的歸屬又從奧托變為了維特裏烏斯,得知這個消息的東方各軍團不接受維特裏烏斯登基,紛紛支持韋斯帕薌稱帝。

自稱為帝的韋斯帕薌至此才相信了約瑟夫斯在兩年前作出的預言,於是約瑟夫斯被釋放,恢複了自由身。不過他沒有離開羅馬軍的營地,不知是韋斯帕薌挽留還是約瑟夫斯自己決定留下。

如之前提到的,公元69年7月以後的韋斯帕薌陣營明確了每個人的角色分工。敘利亞總督穆奇阿努斯率軍西進,韋斯帕薌留在埃及的亞曆山大等待時機,重新打響的猶太戰爭的總指揮由提圖斯擔任,埃及長官尤裏烏斯·亞曆山大協助提圖斯一同指揮,約瑟夫斯留在提圖斯的陣營內,協助攻打耶路撒冷。實際上,約瑟夫斯後來確實曾三番五次勸說堅守耶路撒冷的同胞們投降,雖然城內給出的答複都是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