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12月21日—79年6月24日在位)
前往羅馬
韋斯帕薌從埃及的亞曆山大取海路西行,公元70年10月時在意大利通往東方的窗口——意大利南部的布林迪西登陸,闊別5年的次子圖密善前來迎接,他已經成長為一名19歲的青年了。
60歲的韋斯帕薌早在這一年的1月1日舉行的元老院會議上就被承認為“第一公民”,但是回國的行程還是拖延了10個月,他對外宣稱是由於風向不合適導致無法從亞曆山大起航,實際上是在等待耶路撒冷攻略戰的結果。為了確保軍隊的最高司令官——皇帝的地位,以凱旋將軍的身份返回本國肯定更為有利。
最終,韋斯帕薌在埃及的“等待時機”從公元69年7月被東方軍團推舉為皇帝時算起,前後共經曆了一年零兩個月。然而,在此期間他並不是單純地等待時機,他與率軍西進的穆奇阿努斯一直保持著聯絡,雖然從二人之間的距離和當時的信息傳遞速度來看這種聯絡不會太頻繁,不過韋斯帕薌確實經常接到穆奇阿努斯的報告,因為在此期間從埃及送到元老院的韋斯帕薌的書信內容不像是一個沒有掌握確切情報的人能夠寫出來的。
另外,公元70年5月到9月末,他肯定也從擔任總指揮的長子提圖斯那裏不斷接到了耶路撒冷攻略戰的戰況報告。從耶路撒冷到亞曆山大的直線距離隻有不到600公裏。
但是,韋斯帕薌並不是一個凡事不吐不快的人。受到他全權委托率軍西進的穆奇阿努斯享有幾乎毫無約束的言行自由,指揮耶路撒冷攻略戰的提圖斯也沒有被父親事無巨細地指指點點。畢竟他指派了久經沙場的武將同時也是埃及長官的尤裏烏斯·亞曆山大來彌補因提圖斯年紀尚輕且完全沒有擔任總司令官的經驗所帶來的不利。攻擊方的羅馬軍主力包括參與過猶太全境鎮壓行動的3個軍團外加另外1個軍團,共4個軍團。紀律嚴明的羅馬軍團士兵人數隻有2.4萬人,但也足以成為一支所向無敵的軍隊了。就算聳立在天險之地的堅固城池耶路撒冷有百萬大軍,韋斯帕薌也毫不懷疑能夠攻破它。唯一的問題是時間,攻占迦太基足足用了三年時間,耶路撒冷攻略戰卻不能允許拖這麼久,因為在維特裏烏斯死後成為唯一皇帝的韋斯帕薌不能一直讓意大利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關於韋斯帕薌選擇埃及作為“等待時機”地點的理由在前麵已經提到過,其中之一便是通過將埃及生產的小麥掌握在手中,從而在軍糧方麵對維特裏烏斯一派占據的意大利本土進行牽製。自從主食依靠進口以來,宗主國意大利的糧食需求量有三分之一是埃及提供的,所以將埃及掌握在手中就等於獲得了強力的武器。但是,韋斯帕薌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於始終將這把“利刃”收在鞘中,一次都沒有拔出來過。他在給元老院的書信中也絲毫沒有表現出這方麵的打算,而是隻把它當成了一種無聲的壓力。但是,鑒於塔西佗也曾提及過這件“武器”,可見它對當時的羅馬人來說確實是一種無聲的威脅。人們往往對於有聲的壓力會進行反抗,對無聲的壓力卻毫無知覺。韋斯帕薌原本給人的印象隻是個單純的武夫,誰知他在洞察別人的心理上還是個行家。
“等待時機”期間的韋斯帕薌除此之外還做了一件事,在羅馬的西方版圖上可能根本就無須做這件事,但是在東方卻能產生不可小覷的效果。
一天,一個盲人和一個癱子被帶到韋斯帕薌麵前,他們說為了治好自己的殘疾,二人曾前往供奉著古埃及神靈的神殿參拜,神靈告訴他們到韋斯帕薌那裏讓他摸摸就能治好,所以二人請求韋斯帕薌用手摸摸他們的殘疾部位。
韋斯帕薌是一個不怎麼相信奇跡的務實的羅馬皇帝,在心裏大概不願意接受二人的請求。但是周圍人一個勁兒地勸說他,以迷信為由回絕他們可不是什麼聰明的辦法,因為帝國東方的人們同樣是羅馬皇帝的子民。盡管心中老大不願意,但他還是摸了摸這兩個人的殘疾部位。於是,就在他的手剛碰到的時候,盲人睜開了眼,癱子也能站起來自由行走了。周圍的人齊聲歡呼“奇跡”,兩個受益者也滿臉浮現出感恩之情,跪下親吻了韋斯帕薌的腳。不用說,韋斯帕薌創造的“奇跡”傳遍了整個埃及和巴勒斯坦,甚至在敘利亞的安條克也引發了人們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