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皇帝提圖斯(1)(1 / 2)

(79年6月24日—81年9月13日在位)

也許沒有任何一個人比39歲繼承皇位的提圖斯更想努力當好皇帝的了,如果當時有“公仆”這種說法的話,提圖斯肯定會從心裏抱有這種信念,並且為成為一名公仆而努力。他可是遵照國民的意願放棄了終身幸福的人。

提圖斯出生在一個叫做“因斯拉”(insula)的出租公寓裏,這也反映了他父親當時的經濟狀況。但是他接受的可不是一般的平民教育。當時,父親韋斯帕薌深得皇帝克勞狄烏斯的頭號親信——解放奴隸納爾奇索斯的器重,所以小提圖斯也得以成為了皇帝的兒子不列塔尼庫斯學友中的一人。他每天前往帕拉蒂尼山上的皇宮,學習拉丁語、希臘語、邏輯學、辯論術、武藝、騎術、樂器演奏等課程。他的身體不弱,但是身材矮小,體形和舉止都全無高貴可言,不過性格倒是直率,也深受人們喜愛。

然而,這種往返於簡陋的公寓和皇宮之間的走讀生活沒有持續很久,因為父親韋斯帕薌希望他到軍團中去積累實地經驗,而不是留在皇子的身邊當陪襯。兒子隨父親一同前往任地在羅馬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小提圖斯離開了母親和故鄉羅馬,到父親的任地——萊茵河沿岸的軍團基地開始了新生活。父親被調往不列顛之後,提圖斯也隨同前往,後來又轉移到了北非。提圖斯隨同父親輾轉各地,積累了實地經驗。當然,在此期間也積累了不少軍務經驗。他28歲這一年,在被任命為猶太戰爭總司令官的父親手下升任為指揮一個軍團的軍團長。父親被推舉為皇帝後,30歲的提圖斯代替父親成為了耶路撒冷攻略戰的總指揮,而他也圓滿地完成了這個任務。

努力想成為好皇帝的提圖斯具備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所有條件。年齡、經驗、業績,沒有一個欠缺的。此外,多虧他與韋斯帕薌作為共同統治者施行的善政,當時也不存在必須以強權壓製的反對勢力。但是,這位充滿善意的皇帝當政期間,卻被接二連三的天災搞得疲憊不堪:

公元79年6月24日——韋斯帕薌去世,提圖斯繼承帝位。

兩個月後的8月24日——維蘇威火山噴發,以龐貝、赫基雷尼亞(現在的埃爾科拉諾)為代表的那不勒斯灣東部沿海一帶的多座城市被毀滅,據說死亡人數達到5000人。

公元80年春,首都羅馬的市中心發生大火。

公元81年夏,包括首都在內的意大利全境發生瘟疫,造成大批民眾死亡。

同年9月13日,皇帝提圖斯的生命之火燃盡,享年40歲。他在位的短短兩年間似乎一直在為各種災害的善後工作日夜操勞。

龐貝

在此,筆者又將麵對與講述猶太戰爭時遇到的問題相似的難題——對於在羅馬史上稀鬆平常但是被後世賦予重大意義的事件應該如何處理。

公元66年爆發、在公元70年的耶路撒冷攻防戰中達到高潮、以公元73年馬薩達的陷落為終結的猶太戰爭在猶太民族的曆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當然現代也有很多這方麵的學術著作、曆書、傳記、小說。對於現代的以色列人來說,馬薩達的要塞遺址已經成為了聖地。

公元79年夏天的維蘇威火山大噴發將龐貝和埃爾科拉諾夷為平地,由於發生在意大利境內,使得這個事件更增添了悲慘和不幸的色彩。雖說如此,這隻不過是羅馬人在1000多年的羅馬曆史中遭受的眾多災難之一。在1800年後的19世紀開始發掘工作,現在已經成為了參觀遊客最多的名勝,即使是不知道古羅馬廣場的人也聽說過龐貝。但是,在同時代的史學家塔西佗的著作中,根本找不到受災地龐貝的名字。在20世紀已經無人不知的龐貝對於當時的人來說不過是“坎帕尼亞地區諸多富饒的城市”之一。不過正因如此,龐貝被作為羅馬帝國時代大量存在的典型的一座地方城市保留了下來,得以在2000年後再度重現,不斷進行發掘工作的原因也在於此。

但是筆者通過這套題名為“羅馬人的故事”的書想講述的是羅馬的通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就必須遵循一個標準,即敘述的事件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說具有多大的意義。如果詳細敘述龐貝遭到的不幸可以揭露出羅馬當時的統治體製內包含的種種問題的話,筆者當然會不惜筆墨。然而,龐貝遭受的災難與神戶大地伊震不同,是一次百分之百的天災。無論在維蘇威火山噴發後采取何種對策,都不可能減少死亡的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