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年8月24日的這個慘劇的消息傳到首都羅馬應該是在不到兩天後的26日前後。以軍事為立國之本的羅馬深知信息傳達的重要性,所以一般不是在確定事情經過之後再報告,而是在事情發生的時間點上就會迅速傳達。並且發生慘劇的地點是那不勒斯灣沿岸,在那一帶擁有別墅是顯赫地位的象征,所以對於住在首都的達官貴人來說也絕不是事不關己。
提圖斯既不是出身原有的領導階級元老院,家境也不是很富裕,所以在那不勒斯一帶沒有自己的別墅。但他畢竟是皇帝,雖說僅僅上任兩個月,卻肩負著保證安全和糧食的最大職責,並且提圖斯想做一個好皇帝的願望不遜於任何人。餘震尚在持續,他卻已經決定在當地設置救災總指揮部,由自己親自擔任陣前指揮。火山噴發時的風向大概處於維蘇威火山由西到南的90度扇形區域內,此外的地區可能沒有人死亡,但肯定還是受到了地震的影響。總而言之,那不勒斯灣沿岸一帶都應該被視為受災地區。
意大利南部地區的典型地方城市龐貝被堆積高達4米的碎石和火山灰掩埋,並且被隨後下的一場雨凝固,所以死者的屍體都無法處理。不過神殿的圓柱和圓形競技場的上半部分在當時應該是露在地表外麵的,後來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被風沙和植物覆蓋,直到近代被發掘出來後才得以窺見龐貝的整體麵貌。盡管皇帝提圖斯心懷善意,但在公元79年,龐貝和埃爾科拉諾等被掩埋的城鎮和村莊也隻能持續著無人問津的狀態。
但是,有很多受災者幸運地逃過了此劫。坎帕尼亞地區在意大利是有名的富庶地帶,人口密度在當時也是最高的,對於提圖斯擔任陣前指揮的當地的指揮部來說可能有數不盡的工作要做。
羅馬人認為,在床上鋪上墊子,然後用單肘撐在上麵以橫躺的姿勢吃飯才是真正的用餐方式。坐在桌前的椅子上吃飯是孩子和奴隸的用餐方式,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在家中設置一間餐廳的人家不應該采取這種方式吃飯。不過,如此悠閑的用餐方式在羅馬時代也隻限於晚飯的時候,早飯和午飯以及工作繁忙、時間緊張狀態下的晚飯都是坐在桌前的椅子上匆匆解決。這種方式對於當時的羅馬來說相當於現代人觀念中的站著吃飯,也就是日本所說的站在大街上吃飯的感覺。在受災地區忙於救援活動的提圖斯每日的用餐方式也與羅馬人觀念中的正確用餐方式相去甚遠,除了要舉行皇帝必須參加的祭祀活動之外,他根本不會返回羅馬。
提圖斯之所以能夠專心投入受災地區的重建活動,是因為他在父親韋斯帕薌統治期間作為事實上的另一位皇帝共同治理過國家。他習慣了皇帝的日常工作,也完善了必要的人脈和機製。關於提圖斯采取的救災對策的詳細情況,塔西佗的《同時代史》一定有過相關敘述,但是這一部分在今天也已經失傳,所以我們無從了解。但是可以肯定一點,按慣例沒有親屬的死者的資產要劃歸國庫,在這次事件期間作了更改,沒有親屬的死者的財產全部用於對同鄉受災者的救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