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皇帝圖密善(2)(1 / 2)

戰略上的才能往往來自天生的資質,所以並不要求必須有曾經在戰場作戰的經驗。即使戰場經驗豐富的百人隊隊長也不一定能夠勝任率領數個軍團的司令官。但是,戰術上的能力卻受到實際經驗的影響,因為左右戰鬥結果的因素往往是隨機應變的能力。

提圖斯曾經跟隨軍人出身的父親韋斯帕薌輾轉帝國各處的基地,參加猶太戰爭的三年間在前線積累了擔任司令官的經驗,所以有機會提高自己軍事上的能力。所幸的是,在韋斯帕薌和提圖斯的12年統治期間,由於兩人製定了充分的防衛對策,除了尚處於征服過程中的不列顛之外,羅馬帝國沒有經曆戰爭。但是從圖密善的立場來看,這也意味著他得不到提高軍事能力的機會。

圖密善繼承了年輕有為且被萬人稱讚為明君的提圖斯的位置之後,總是在各個事情上被人拿來與哥哥相比,想必他一定覺得不自在。然而,比較是不可缺少的,因為這對兄弟在很多方麵都呈現出鮮明的差異,這些差異正是了解二人統治風格的關鍵。

父親當上皇帝那一年,提圖斯30歲,而圖密善才剛剛18歲。提圖斯在30歲之前做夢都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會成為羅馬帝國的最高當權者。相反,弟弟卻從18歲起就確信自己將來能夠成為皇帝。與平民風格的提圖斯相比,圖密善具有一種經常意識到自己所處地位的貴族風格,這也是二人生長環境不同所致。提圖斯對帝位是否懷有野心尚且是個疑問,而圖密善在就任帝位的時候卻表現出一股強烈的意願,可以想象除了二人的年齡差距這個原因之外,生長環境的不同也發揮了很大的影響。隻要看看兄弟倆的妻子的出身就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哥哥提圖斯的結婚對象是無名小卒的女兒,而圖密善成為皇子後迎娶的妻子卻是尼祿時代的名將科爾布羅的小女兒,據說軍團兵背叛皇帝尼祿的真正原因就在於尼祿賜死了科爾布羅。在心理成熟期上存在的11年的差距體現在了各個方麵。除此之外,提圖斯體格肥胖、身材矮小,圖密善卻身材瘦長,是個體態和五官都非常俊美的年輕人。

何謂羅馬皇帝

後世的我們在翻開古羅馬曆史的時候往往不假思索地就使用“羅馬皇帝”這個稱謂,然而古代的羅馬人即使在進入帝政時代後對於統治者也不使用“皇帝”,而是稱呼他們“第一公民”(Princeps)。“Imperator”(皇帝)是從共和政體時代開始對軍隊司令官的稱呼。由於這個詞的起源,生活在帝政下的羅馬人平時隻有軍團兵會稱呼“Imperator”,一般市民也隻有在舉行凱旋儀式的時候才會使用這種稱呼。

接下來請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個稱呼包含的不同意義。既然“Imperator”指的是軍隊的最高司令官,那麼作為部下的士兵們就負有絕對服從的義務,因為命令和服從關係不明確的軍隊無法發揮軍事組織的功能。

但是,“第一公民”卻不同,因為這個稱呼指的是羅馬公民權所有者中的第一號人物。所以這個稱呼也從共和政體時代開始就存在,打敗名將漢尼拔、實際上終結了與宿敵迦太基之間對決的大西庇阿也擁有這個稱呼,在律師界獲得成功的哲學家西塞羅也被稱為法律界的“第一公民”。從這個稱呼的確立過程來看,羅馬市民對於“第一公民”完全沒有絕對服從的義務。

給意為“第一號人物”賦予實質上的君主稱呼的是開國皇帝奧古斯都,他相信尤裏烏斯·愷撒通過自稱“獨裁官”來明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的做法是導致被暗殺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奧古斯都沒有使用容易讓人聯想到君主政體的“獨裁官”,而是使用了有濃厚的共和政體味道的“第一公民”,成功地籠絡了羅馬從共和政體走向帝政之後地位和權力有所減弱的既有統治階級——元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