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皇帝圖密善(8)(1 / 2)

然而,如果愷撒沒有被暗殺的話,情況又會如何呢?從他的政治策略來看,可能會推進對不列顛的完全征服戰爭。如果真的是這樣,征服戰爭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結束,愷撒式的戰後處理也會在不列顛施行。但是這些都是假設,從假設來說,圖密善的時代高盧出身的元老院議員占據元老院600名議員中的40個席位,而不列顛出身的元老院議員隻停留在0—1人,這種傾向以後也沒有什麼變化。從羅馬元老院的性質來看,成為元老院議員就意味著要負擔起整個帝國的政治責任。想到後來在研究羅馬的領域中最熱心的英國人不免有些於心不忍,但是羅馬時代的英國確實比帝國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具有偏僻的色彩。隻要看看元老院議員出生地的情況就可以很明顯地發現這種差距。同樣是被羅馬征服,比起克勞狄烏斯,不如讓愷撒征服更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像曼徹斯特(Manchester)這種附帶“chester”這個詞尾的地名來自拉丁語表示“要塞”意思的“Castrum”,起源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

話題回到圖密善時代的不列顛,就算進展再緩慢也畢竟花了40年,當時的羅馬軍組織最完善,所以也有一些成果。克勞狄烏斯時代的軍團基地在科爾切斯特,但到了圖密善時代將常駐不列顛的3個軍團設置在了加的夫、切斯特和約克。並且從韋斯帕薌任用的阿格裏科拉就任總督的公元78年到84年的7年間,羅馬人的征服活動深入到了他們稱之為喀裏多尼亞的蘇格蘭腹地。他們不僅進攻至愛丁堡和格拉斯哥之間的分界線,羅馬艦隊甚至航行到了蘇格蘭北部。難怪當時的阿格裏科拉的女婿塔西佗深信不列顛和喀裏多尼亞的稱霸戰爭就要結束了。

但是,後世的歐洲人承認塔西佗是個有良心的知識分子,所以他們經常引用塔西佗的一段話來抨擊羅馬是帝國主義國家,這是《阿格裏科拉》當中的一段文章,文中進行演講的“卡爾加克斯”這個人物在曆史上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他應該是塔西佗虛構出來用以表達自己想法的不列顛人。

羅馬是一個不值得屈服或服從的民族,他們是世界的掠奪者。陸地上已經沒有讓他們繼續揮霍的地方了,所以現在他們又將手伸向了大海。敵人富裕會勾起他們的貪婪,敵人貧窮就會助長他們的自負。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無法滿足羅馬人的饑渴。他們假借帝國之名到處燒殺搶掠,他們還說是為了世界的和平,實際上他們正在將世界變為一片沙漠。

塔西佗被視為有良心的知識分子是因為他雖然是征服者一方的人,但並沒有忘記對自己國家的批判。另外,從被羅馬軍進攻的一方來看,肯定也會認為“世界的和平”與己無關。正如在《羅馬人的故事3·勝者的迷思》中介紹過長期反抗羅馬的本都王米特拉達梯,在此又提到了卡爾加克斯這個人的言論,所以雖然不一定比得上塔西佗,但筆者也不是對良心毫不在乎的。

然而,在其他地方讀到塔西佗吐露的別的言論後,筆者又感到身為有良心的知識分子的複雜性,在此順便介紹一下。這是題為《日耳曼》的著作中的一段話,這部作品如其名稱所示,是一部介紹羅馬人的宿敵日耳曼人的著作。首先在介紹完共和政體時代的情況後,塔西佗這樣寫道:

從那個時代到圖拉真皇帝第二次擔任執政官的那一年,竟然已經過去了210年。戰勝日耳曼人到底需要多少年!在此期間付出了多大犧牲!薩莫奈人、迦太基人、西班牙人、高盧人,就連帕提亞人都沒有讓我們如此擔心過。可是遇到日耳曼人卻……隻列舉一下敗給日耳曼人的我方執政官就有這麼多:卡爾波(公元前113年)、卡西烏斯(公元前107年)、斯卡烏爾斯和卡比奧以及馬略(公元前105年)。在這些敗仗中羅馬失去了5個執政官軍團(相當於10個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