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皇帝圖密善(14)(1 / 2)

“Delator”製度到了五賢帝時代也沒有被廢除,可見羅馬人是容許這項製度存在的。所以問題不是犧牲者的數量,而是皇帝在掃清元老院內的反對派時是否使用了這種製度。提圖斯在任時根本不聽信這些人的控訴,圖密善卻充分利用了這項製度。即便如此,筆者也覺得“海上充斥著將可憐的人送往發配地的船隻,岩礁上灑滿了這些犧牲者的鮮血”這段塔西佗的表述過於誇張了些,不過站在既是律師又是元老院議員,同時還確信元老院的存在意義因而同情共和政體的塔西佗的立場上來看,說圖密善是個死敵都不為過。畢竟,圖密善就任了終身財務官,這連他的父親韋斯帕薌、哥哥提圖斯,甚至從奧古斯都到尼祿為止的尤裏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皇帝連嚐試一下都不敢。

“終身財務官”

財務官是從共和政體時代開始就存在的官名,在共和政體時代財務官從有執政官經驗的人當中選出,權威比執政官還大。在任期上,其他官職都是一年,唯獨財務官是一年半。本來的任務是國情調查,所以任期也相應較長。國情調查指的是調查資產和符合兵役條件的人員,所以出於公正的考慮,選拔曆任所有官職、達到事業頂峰的人來擔任被認為是比較妥當的。

不過財務官除了國情調查之外還有其他權力,其中之一就是招標修建符合國家政策的公共事業。當時的高速公路,也是羅馬的第一條大道阿皮亞大道就是在公元前312年由當時的財務官阿庇烏斯·克勞狄烏斯鋪設的,此人也是修建羅馬第一條上水道的財務官。此外,財務官還擁有端正國家風紀的權力。羅馬人認為不是下層建築決定上層建築,而是上層建築決定下層建築。擁有端正國家風紀這種權力的財務官最關心的是國家的上層建築——元老院議員也是理所當然的。財務官還有一個權力是剝奪被認為不適合擔任羅馬領導層的元老院議員的議席。也就是說,隻有財務官有權力將一旦進入元老院就終生無須擔心失去議席的元老院議員從其位置上趕下來。這是共和政體時代的羅馬為防止權力濫用而設置的一種監督機製。出於相同原因,財務官的名額為兩人。

但是,進入帝政時代後,奧古斯都與後繼者提比略一起率先破例就任了財務官,財務官從此變為了由皇帝兼任。不過奧古斯都、提比略、克勞狄烏斯以及韋斯帕薌、提圖斯就任財務官後都在表麵上做的是國情調查的工作,直到任期結束都沒有使用過驅逐元老院議員這件“武器”。傳家的寶刀正因為不拔出來才能成為寶刀。

到了圖密善時代,這個先例被打破了。公元83年秋天,也就是他繼承帝位僅僅兩年後,他和另外一人一起就任了財務官。到一年半的任期結束的公元85年春天,又就任了終身財務官。尤裏烏斯·愷撒曾經創設過“終身獨裁官”這種新官職,“終身財務官”卻是圖密善創建的,當然也是他獨自一人就任。

元老院感到緊張是理所當然的反應。大規模的公共事業都是憑借皇帝的地位和名義推動的,國情調查也在10年前剛施行過。羅馬的國情調查與現代不同的是由國家進行的,和現代稅製下的財產申報非常相似。鑒於調查的困難性,當時的人認為30年施行一次比較合適。

因此,圖密善對財務官的執著並非出於公共事業或國情調查的必要,這即使不是元老院議員也很容易想到。但是,圖密善在就任終身財務官以後也沒有經常拔出手中的“武器”。不過元老院議員們都很清楚皇帝已經有利器在手了。

圖密善第一次拔出這件“武器”是在公元87年,他以陰謀反抗皇帝的嫌疑,在被告缺席的情況下審判了亞細亞行省總督凱利亞裏斯。兩年後,又發生了高地日耳曼軍司令官薩圖尼努斯的叛亂事件,雖然在爆發後馬上就被鎮壓了。這兩次事件都被認為是元老院內的反皇帝派唆使擁有軍團指揮權的行省總督克拉斯的結果。這個時期的圖密善在忙於日耳曼長城的修建和防範多瑙河北岸的蠻族,奔波於前線和首都之間。

人到了40歲前後可能就很難控製憤怒的情緒了,“武器”最終還是被拔了出來。圖密善將“Delator”用在了殲滅元老院內反皇帝派的作戰中。試想一下,如果斯塔獨立檢察官在當時將自己的那份執拗轉向參眾兩院的議員的情形,就很容易理解公元90年代以後受圖密善意旨驅使的“Delator”和元老院之間那種緊張的關係。元老院議員的成員之一塔西佗的筆鋒直指圖密善也是理所當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