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皇帝涅爾瓦(1)(1 / 1)

(96年9月19日—98年1月27日在位)

從涅爾瓦開始的5位皇帝被後世稱為“五賢帝”。因此,從涅爾瓦登基的公元96年開始到馬克·奧裏略去世的公元180年為止的時期在羅馬曆史上稱為“五賢帝時代”。

過渡政權

馬爾庫斯·寇克烏斯·涅爾瓦(M.Cocceius Nerva)出生在離首都羅馬不遠的弗拉米尼亞大道沿線的城鎮納尼亞(現在的納爾尼),家族從很早以前就屬於元老院階級。他出生的時間為提比略統治時期的公元26年。在43歲經曆了內亂,之後在韋斯帕薌統治時期度過了44—53歲的幾年時光,在提圖斯和圖密善統治時期則度過了55—70歲這十幾年。在44歲時和韋斯帕薌一起擔任過執政官。公元90年又和皇帝圖密善一起第二次擔任執政官。他的家族是從共和政體時代開始一直到進入帝政時期後為數不多的元老院貴族,然而他不支持圖密善,但也不反對他。他是一個平衡感很好的紳士,沒有什麼野心,不知是不是由於這個原因,還是因為他沒有什麼出眾的才能,既沒有擔任行省總督的經曆,也沒有統率軍團的經曆,在一生中隻是一個首都羅馬上流階層的精英分子罷了。

不知道是誰,又是出於什麼目的將涅爾瓦推上了皇帝之位。涅爾瓦不是一個願意主動出頭的人,但是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因為他不是親圖密善的一派,所以不用擔心招來反圖密善一派的反抗,同時他也不屬於反圖密善的一派,所以也不會刺激到支持圖密善的人。並且,他還是塔西佗等中流階層的知識分子推崇的“高貴出身”。經曆了尤裏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到弗拉維王朝世襲皇統後,人們逐漸發現了其中存在的缺陷,涅爾瓦沒有子嗣,並且已是70歲的高齡,基本不會再有後代了,對於他們來說這些都恰好是有利的條件。

元老院當然也十分歡迎自己當中的一分子登基。此外,被視為圖密善一派的近衛軍團和在邊境服役的各軍團也很爽快地向新皇帝涅爾瓦表示了忠誠。一般市民倒是將這次登基當成正常的權力交替罷了。新皇帝涅爾瓦沒有忘記在和市民們一起慶祝皇帝就任時給他們發放賞金。近衛軍團、邊境軍團和市民並沒有積極地支持涅爾瓦,而是采取一種靜觀其變的態度,可以說是消極地支持。雖說已經過去了27年,但軍團之間自相殘殺的內亂仍然讓他們記憶猶新。所以邊境軍團都保持慎重的態度。圖密善被害之後的帝國在表麵上得以保持了穩定,然而這不過是一種微妙狀態下的穩定。涅爾瓦不僅年事已高,健康狀況也不是很好。很多人肯定感到涅爾瓦的登基是一個“過渡政權”。

元老院因為圖密善出人意料的死亡而恢複了活力,他們和別人一樣,也把涅爾瓦當做“過渡政權”。但是這些人試圖以典型的元老院議員涅爾瓦的登基為契機,奪回帝國統治的主導權。並不是要恢複到共和政體時代那種元老院主導的體製,而是要改變皇帝的主導日益增強的現狀,讓皇帝和元老院一起來統治帝國。從皇帝涅爾瓦的立場來說,當然會不遺餘力地配合。

在就任皇帝後的首次元老院會議上,涅爾瓦成立了讓元老院獨立於皇帝司法權之外的治外法權。這樣一來,不管皇帝如何利用“Delator”來進行審判,元老院議員都可以免於死刑。不過雖說是治外法權,但隻是針對皇帝擁有的司法權發揮效力的“治外法權”,在除此之外的一般刑法和民法中,就算是元老院議員也不能享受治外法權。

於是涅爾瓦又確立了能夠實際削弱“Delator”權力的法律。這項法律確立後,解放奴隸和奴隸就無法再提供對主人不利的證詞了。另外,由於決定對圖密善處以“記錄抹殺刑”,所以在圖密善時代被流放或是資產被沒收的人們得以回國,沒收的財產也被歸還。但是涅爾瓦除此之外沒有改變由圖密善製定的其他政策,而是一一繼承了下來。

元老院對涅爾瓦沒有任何不滿。人真是一種有意思的生物,隻要成功排除自己憎恨的人,就算繼承該人成立的政策,他們也毫不關心。

另外,平衡感良好的涅爾瓦對親圖密善一派沒有采取報複措施,也沒有給予反圖密善一派優待。他一直奉行量才而用的人事政策。弗朗提努斯被任命為相當於水道廳長官的“curator aquarum”,並且他根據這個時期的經驗寫成了《關於羅馬水道的論考》(Deaquae ductuurbis Romae)。小普林尼也是被涅爾瓦提拔的人才之一,他獲得了相當於國稅廳長官的職位,對於既不追求財富也不輕視財物的他來說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