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爾瓦是個幸運的人。首先他不像韋斯帕薌那樣需要重建帝國的財政,因為圖密善在工程和軍事上消耗了大量財源之後依舊保持了財政健全。並且,由圖密善動工、在涅爾瓦繼承皇位後完成的兩座建築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個是首都內的“涅爾瓦廣場”,另一個是從奧斯提亞沿台伯河而上的船隻停靠的港灣附近興建的“涅爾瓦倉庫”(Horrea Nervae)。
但是,消極的支持也包含著隨時可能轉為反對方的危險。在涅爾瓦的統治過去一年後,所有人都意識到需要在這種危險降臨之前采取措施。因為推崇圖密善的近衛軍團已經開始表現出不穩定的動向了。
涅爾瓦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沒有聽取元老院的意見,而是自己作的決定。公元97年10月他突然公布了人選,讓人們驚訝的不是指定繼承人這個行為,而是被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實在出乎意料。
圖拉真登場
馬爾庫斯·烏爾庇烏斯·圖拉真以養子的身份被指定為了繼承人。他出生在伊比利亞半島南部,也就是行省出身。不過他的父親曾經在韋斯帕薌手下任軍團長,韋斯帕薌當上皇帝後又推舉他進了元老院,得以名列貴族,所以雖然是“新貴”,但也屬於羅馬社會的領導層。圖拉真在公元97年時擔任包括日耳曼長城在內的高地日耳曼的防衛軍司令官,時年44歲。無論在社會地位、軍事經驗還是年齡上,都是連頑固的共和主義者都無法挑剔的合適人選。另外,消極支持元老院色彩濃厚的涅爾瓦的各邊境軍團也非常歡迎圖拉真。一名喜歡諷刺的史學家甚至曾寫道,涅爾瓦躋身五賢帝之一的理由隻是因為他選擇了圖拉真作為繼承人。71歲的涅爾瓦不僅將44歲的圖拉真指定為了繼承人,在指定的同時,還允許圖拉真使用和涅爾瓦同樣的稱呼——“Imperator”,並授予他皇帝的權力之一——“護民官特權”。另外,還決定讓圖拉真和自己一起參選任期從次年1月1日開始的公元98年的執政官。雖然選舉是在元老院內進行,但若是和皇帝一起參選的話,當選基本是確定無疑的事情。總之,涅爾瓦不僅將圖拉真指定為繼承人,還指定他為共同的統治者。看來羅馬還是明確要走上一個皇帝倒下去、另一個皇帝繼續統治的帝政之路。
公元98年1月27日,皇帝涅爾瓦去世,死因為自然死亡,統治時間為一年零四個月。他的骨灰被葬在了奧古斯都等曆代皇帝長眠的奧古斯都陵。
圖拉真的親戚、當時22歲的哈德良從多瑙河騎馬趕往科隆尼亞(現在的科隆),將涅爾瓦的死訊通知了圖拉真。
但是,這位45歲的新皇帝在1月1日就任執政官時沒有回到首都,接到死訊時也沒有前往羅馬。被圖密善從率領一個軍團的軍團長提拔為指揮三個軍團的司令官的圖拉真很清楚,作為武將的自己成為皇帝後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像涅爾瓦那樣,而是圖密善唯一未完成,或者說唯一沒能做到的事情。圖拉真返回首都羅馬的時間是在繼承帝位一年多之後的公元99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