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皇帝圖拉真(11)(1 / 2)

(3)接著換下一個畫麵。這裏是建築物鱗次櫛比的街道,有會堂和高聳的石結構建築。裝備齊整、從城門出來的羅馬軍團兵開始橫渡由船隻連成的橋。河中是多瑙河河神。他探著半個身子,正安詳地看著眼前的這一切,似乎在祝福羅馬軍隊順利渡河。

說到裝備齊整,其實不僅僅是作戰的裝備,還有行軍的裝備。因為除了武器,士兵們的長槍頭上還綁著從不算太多的糧食到鍋碗瓢盆等日用品。作為羅馬軍隊主要戰鬥力量的軍團兵,行軍時必須背負的裝備,加上穿在身上的盔甲,據說重達40公斤。

再說橋。雖說是用船隻連起來的,但是並非簡單地把船隻橫向排好後,在上麵放上木板。首先,為了減小水流的衝力,船頭必須對著上遊。其次,如果船與船之間連得太緊,船體就要承受全部水流的衝擊,船橋會不可避免地被衝垮。所以,每艘船之間必須有一定的間隙。為此,必須用粗壯結實的木頭把它們連接起來。最後才是在上麵鋪設木板。另外,羅馬人為了防止從船橋上渡河的馬匹、載貨車輛踏空落入水中,甚至還裝上了木柵欄。

此外,渡河地點也不是河麵越窄越好。因為河麵窄的地方通常水流也比較湍急。所以,橋適宜建在河麵開闊、水流緩慢的地方。因此,在歐洲第一大河多瑙河上用船隻連成的橋,全長至少超過1公裏。

(4)到這裏,圖拉真才出場。這個畫麵上的他,作為總司令官,不是威風凜凜騎在馬上的姿態,而是坐在馬紮上。將軍們圍在他的周圍,正在舉行作戰會議,一側是渡過多瑙河後繼續行軍的士兵隊伍。皇帝左側還有一個人也坐在馬紮上,據說此人就是圖拉真的好友,在達契亞戰爭中擔任副將的蘇拉。

(5)這個畫麵是部隊過河來到多瑙河北岸後,在敵人的地盤上舉行第一次祭神儀式。用做祭品的牛和羊被帶了上來。圖拉真以祭司的形象主持儀式,祈求士兵們英勇作戰的同時,也祈求諸神能保佑自己取得勝利。在這裏,圖拉真的祭司形象,隻是脫去了紅色大鬥篷和鋼鐵製的胸甲,在白色短衣外披了件托加,再用托加的一端覆蓋在頭上而已,非常簡單。

(6)畫麵一變,換上戎裝後的圖拉真再度登場。他正對著集合完畢的士兵們演講。士兵們的背後是密密麻麻豎立著的軍旗。認真聆聽演講的士兵們身上的軍裝五花八門,一看便知,皇帝的演講對象不隻是屬於羅馬公民的軍團兵。仔細想想這也正常。因為羅馬軍隊要取得戰鬥的勝利,除了由羅馬公民構成的主力部隊之外,由行省人民構成的輔助部隊協同作戰也必不可少。

雖說演講的對象是士兵,但是,羅馬軍隊不會連聲高呼:“加油!”圖拉真沒有留下他的演講內容。但是,隻要看看其他將軍的演講內容,就可以推測出圖拉真的演講主題就是鼓勵和動員。

演講者首先會列舉一些確定的因素,如士兵人數、軍糧調配情況等。他會把不確定因素放到演講的最後,如士氣,也就是士兵的求戰欲望等等。他會說,如此這般,與敵人相比,我方的優勢顯而易見。所以結果如何,就要看你們的士氣了。加油!之所以人們都說“羅馬軍隊靠後勤保障取勝”,就是因為他們深知,隻有後勤這一確定因素得到了保障,才能充分調動士氣這一不確定因素。

(7)也許有人會認為,因為第一場動員演講就在敵人的地盤上進行,所以,演講結束後馬上就會向敵人發起進攻。但是,圖拉真記功柱完全顛覆了你的想象。就像祭神儀式那個畫麵上看到的背景一樣,在渡過多瑙河、司令官們還在舉行作戰會議的時候,士兵們已經著手搭建堅固的宿營地了。接下來的四個畫麵,都描繪了士兵們使用石材、木料搭建宿營地的情形。不分軍團兵還是輔助兵,所有人都在參與這項工程,隻不過工程的最重要部分要由軍團兵中掌握熟練土木工程技術的士兵負責。同一時期,在北非的努米底亞行省,僅僅靠駐紮在那裏的第三奧古斯都軍團兵,就建起了提姆加德一整座城市。由此可見,羅馬軍團兵在土木工程上的造詣非常之高。達契亞地區無論氣候還是地勢都與撒哈拉沙漠相反,在這裏搭建宿營地之類的事情,對羅馬軍團兵來說易如反掌。在士兵們全力以赴搭建宿營地的幾個畫麵中,描繪了圖拉真皇帝視察工地的情形。因為建設牢固的宿營地也是重要的戰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