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皇帝圖拉真(18)(1 / 2)

羅馬還在繼續修建道路。但是,修路地點不知道是在多瑙河南岸的羅馬領地,還是在多瑙河北岸的達契亞領地。不管怎樣,達契亞軍隊乘著羅馬軍隊因和談正在進行而放鬆警惕的機會,襲擊了正在修建道路的第七克勞狄烏斯軍團。這次襲擊非常成功,達契亞軍隊成功抓獲了軍團長和10名羅馬士兵。達契亞國王準備用這張“王牌”,向羅馬皇帝要求有利於自己的和談條件。

被俘的軍團長朗基努斯,擔任駐紮在多瑙河沿岸基地科斯托拉茨熱的第七克勞狄烏斯軍團軍團長之職已經很長時間了。他是一位勇敢善戰的將軍,在第一次達契亞戰爭中,就沒有辜負圖拉真的信任。他還是一位出生在首都羅馬的名門之後,祖輩都是屬於元老院階級的人。

這樣一個人物被俘,如果坐視不管,難免會引起元老院的不滿,從而成為元老院的對立麵。也許達契亞國王認為行省出身的圖拉真不可能會擔當這樣的風險。

朗基努斯雖然被俘,但是,達契亞國王既沒有把他捆綁起來,也沒有把他投進監獄。在達契亞城堡內,他的行動完全自由。甚至德凱巴魯斯還勸他多與當地居民接觸,允許他帶著照顧他生活起居的解放奴隸外出散步。他希望自己優待朗基努斯的做法可以傳到圖拉真的耳朵裏。

當然,達契亞國王也沒有忘記把羅馬的這位軍團長叫來,向他打聽羅馬皇帝的軍事計劃。對此,朗基努斯的回答總是同一句話,就是“不知道”。

德凱巴魯斯還向位於多瑙河下遊的羅馬軍團基地發動了進攻,但是以失敗告終。這次就算是德凱巴魯斯,也不得不相信翌年春天,羅馬軍隊必定進行反攻。這年冬天,達契亞國王終於決定使出手中的這張王牌。

達契亞提出的和談條件是:第一,羅馬承認多瑙河北岸直到黑海的全域為達契亞領土;第二,羅馬向達契亞賠償其對羅馬作戰時所付出的戰爭費用。

隻要羅馬接受這兩個條件,達契亞國王就釋放朗基努斯和10名俘虜。他讓朗基努斯負責勸圖拉真答應達契亞方麵的這些條件,並簽署和談條約。

聽到國王提出的這個要求,羅馬的軍團長終於點頭了。他答應給圖拉真寫信,暗地裏卻讓解放奴隸——他的仆人設法弄來毒藥。因為他有行動自由權,所以並沒有太費周折。

我們不知道朗基努斯給圖拉真的信中都寫了些什麼,很可能他沒有用德凱巴魯斯看得懂的拉丁語,而是用希臘語寫的。朗基努斯借口圖拉真認識自己的仆人,堅持讓仆人把這封信送到圖拉真手中。然後,估算著送信的解放奴隸已經到達安全地帶的時候,這位羅馬將軍喝下了毒藥。

失去“王牌”的達契亞國王怒不可遏。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羅馬皇帝作出讓步的幻想。

這次德凱巴魯斯親自給圖拉真寫了一封信。他提議,圖拉真用那個可惡的、對所有情況了如指掌的解放奴隸來交換朗基努斯的屍體和10名羅馬兵俘虜。他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10名俘虜中職位最高的百人隊隊長。圖拉真既沒有答應和談也沒有答應交換。解放奴隸和百人隊隊長就這樣留在了羅馬營地內。百人隊隊長是羅馬公民權所有者,也是羅馬軍團的中堅。但是,解放奴隸是羅馬公民的可能性實在很小。雖然羅馬對解放奴隸打開了取得羅馬公民權的大門,但卻是有條件的。首先必須有孩子,其次要有3萬塞斯特斯以上的資產。前線的司令官通常都是單身赴任,長期在這樣的主人身邊服侍的仆人有妻室兒女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雖然主人對他很好,把他從奴隸的身份中解放出來,但是,這個“解放奴隸”很可能還沒有取得羅馬公民權。

如果按達契亞國王的要求,把這個非羅馬公民的解放奴隸交出去,那麼那位將軍、元老院議員,同時也是共和製時代以來的名門之後的遺體就可以送回來了。

關於這段插曲,在羅馬元老院擁有一席之地的希臘人、擔任過行省總督的曆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說過這樣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