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皇帝圖拉真(29)(1 / 2)

被稱為“光榮的職務”的、元老院議員必須擔任的國家官職,包括財務檢察官、法務官和執政官,其任職地都是首都羅馬。但是,行省總督不同。代執政官雖然是元老院議員仕途的終點,但是不能自由選擇任職地。任職地要通過抽簽決定。這個官職任期隻有一年,但是在開展日常政務和司法活動的同時,必須弄清該行省存在的問題,解決總督職權範圍內可以解決的問題。超出總督職權範圍的問題則向元老院彙報,並請求元老院對解決方案進行立法,就好像對鋪設完成的羅馬大道用心進行維護維修,使其繼續發揮作用一樣。

皇帝的工作與此相同,隻是範圍更大,遍及帝國全境。如果塔西佗擔任過行省總督的話,那麼,他應該會更深刻地理解皇帝的職責之嚴肅和重要,並因此讓評論家的身份得到升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塔西佗或許就會從“羅馬帝製時期最優秀的曆史學家”一躍成為“貫穿共和製和帝製時代的羅馬最優秀的曆史學家”了。他的寫作能力,堪與尤裏烏斯·愷撒媲美,他的批判精神是創作傑出曆史著作的重要條件。當然,這不是唯一條件。

被後世評價為“幸福的羅馬行政官文人墨寶”的小普林尼的著作中,稱得上是白眉之作的《小普林尼與圖拉真皇帝之間的往來信函》,總共由124封信組成,其中73封是普林尼寫的信,51封是圖拉真的回信。這部書已經有了日文版,就是國原吉之助教授翻譯的《普林尼書信集》,收錄於講談社學術文庫中。

隻是,這部譯作不是全文翻譯,而是節譯。前麵介紹的小普林尼寫給塔西佗的信就沒有收錄進去。小普林尼寫的73封信中隻收錄了32封,圖拉真寫的51封回信中也隻收錄了12封。但是,既然日語版已經有了,所以在這裏,我隻想說說我的感想。

首先我有一個疑問。就算小普林尼的信確實出自他自己親筆所寫,那麼,皇帝圖拉真的信也是親自回複的嗎?

事實上,皇帝官邸有一個部門,直譯叫“書信科”。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小普林尼寫給圖拉真的信首先由該部門的官員拆看,然後向皇帝彙報。皇帝對此作出口頭答複,再由“書信科”官員寫成文字,送到比提尼亞。

專門研究了這些信件的學者對拉丁文原文進行逐字分解後得出的結論令人咋舌:幾乎所有回信都是圖拉真親自回複,而絕非出自其他官員之手。因為連專業水平不高的我也知道,無論是口述還是親筆書寫,這些信一定出自敢於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的人。

那麼,圖拉真皇帝為什麼會如此誠懇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小普林尼呢?前麵已經提到,為了徹底解決問題,小普林尼擔任總督的比提尼亞行省從元老院行省變成了皇帝行省。鑒於這一特殊情況,負責解決該行省問題的責任人此時是皇帝圖拉真。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不為人知的情況。

比提尼亞一帶在米特拉達梯國王時代曾經是盛極一時的本都王國(《羅馬人的故事3·勝者的迷思》中有詳細描述),成為羅馬行省以後依然是一個具有古老曆史、經濟發達、城市居多、人口較為稠密的地方。以行省首府尼科美迪亞為首,這裏有後來的君士坦丁堡、再後來的伊斯坦布爾的前身拜占庭、尼西亞、菩爾薩等城市,還有黑海南岸的赫拉克利亞和錫諾普等等。另外,麵向黑海以及東部與亞美尼亞王國接壤的地理位置,也使這裏成了一個戰略要地。把小普林尼派到此處的時候,圖拉真心中已經悄悄萌發了遠征帕提亞的想法。這個想法在幾年後變成了現實。帕提亞王國與亞美尼亞王國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不是可以輕易分割開的。遠征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後方的穩定。比提尼亞行省就屬於遠征帕提亞的大後方之一,而且從經濟實力上來說,也是帝國極為重要的地方之一。

當然,皇帝沒有把自己的這一想法透露給他的特命全權總督。因此,小普林尼天真地相信圖拉真要求重建財政、維護社會秩序都是為了比提尼亞行省的發展,因而幹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