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羅馬為政者如何收集信息,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兩種:一、來自在各行省擔任公職的人的彙報。二、來自行省人民的消息。第一種情況,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小普林尼寫給圖拉真的信。第二種情況又可以分為四類:
(1)行省議會代表一年一度前往首都羅馬作表敬訪問。因為是表敬訪問,所以與元老院和皇帝會談無疑是行程內容之一。
(2)按現在的說法就是院外活動。按羅馬時代的說法,則是保護人與被保護人的關係。這種活動在(1)的表敬訪問製度尚未固定下來的共和製時代尤為常見。格拉古兄弟的被保護人在北非,原因可追究到其祖父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時代。龐培的被保護人在他本人統治的中近東。尤裏烏斯·愷撒作為全高盧的保護人而聞名。總之,征服一個地方後,成為這個地方的保護人,就是羅馬的風格。
進入帝製時代以後,這樣的關係並沒有消失。雖然因為不再是征服的時代,像共和製時代那樣有名的利益代表已經消失。但是,因為還有(1)的製度在起作用,所以盡管院外活動的重要程度有所下降,但是,隻要地方和中央還有聯係,無疑它還是有用的。帝製時代的保護人中,有與行省人民建立起良好關係的、在行省任職的總督,有與行省經濟往來密切的人等等,通過這些人的介紹,使得正在作表敬訪問的行省代表有了參加皇帝的宴請,也就是私下接觸皇帝的可能性。
(3)與(1)一樣,是行省通過正規途徑,直接向皇帝請願的方法。請願好像以文書的形式居多。羅馬帝國為此還在官邸內特設了一個接收請願書的部門叫“文書科”。
(4)是最激進的信息收集方法,同時也是中央和地方的接觸方法,即審判行省總督。因為是審判,所以有原告和被告雙方的辯論。通過辯論,不僅總督統治的問題,就連該行省存在的其他問題也會一起弄清楚。進行庭審的時候,被告、公訴人、被告方辯護律師、陪審員都是元老院議員。這種時候,皇帝隻要在首都,一定親臨庭審現場。甚至有的皇帝為了出席庭審,推遲前往別墅的時間。
庭審行省總督的製度是為反映行省呼聲之目的而製定的,是了解行省現狀的絕好機會。
作為帝國統治的最高責任人,皇帝通過這些方法收集信息,並以此為基礎,根據帝國統治的政治策略,作出判斷。對於當場可以解決的問題,他會馬上下達指令。如果需要通過製定政策來解決的問題,他會交給元老院,請他們製定相關的法律後實施。就連從不回複“電子郵件”的提比略皇帝,據說他的日常工作也是忙得不可開交。羅馬皇帝們即使不遭遇暗殺,其統治時間也隻有20年左右。也許過於繁重的工作是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之一。
圖拉真統治期間,皇帝和元老院相處非常融洽。這是羅馬時代和後世的人們給出的一致評價。其原因之一是因為圖拉真作為一位領袖很會關心他人。小普林尼曾經請求皇帝給予自己的朋友、熟人特別關照,這多少有些令人吃驚。他曾經請求皇帝授予給自己治過病的、出身於埃及的希臘人醫生以羅馬公民權;希望皇帝同意朋友蘇維托尼烏斯(《羅馬皇帝傳》的作者)享受“有3個孩子的特權”。也許小普林尼盡管人格高尚,也一心想著要好好利用皇帝這個關係。對於小普林尼的這些要求,圖拉真既沒有置之不理,也沒有給他難堪,而是盡可能地予以滿足。當然,不是所有要求他都滿足。畢竟圖拉真雖然不是極端的保守主義者,終究他還是一位保守主義者。與他相比,作為既得權力階層,元老院比皇帝的保守傾向強烈得多。我想,皇帝能與這樣的元老院保持良好關係,也有部分原因源自他們相似的思想基礎。
話說回來,帝製時代的小普林尼也好,共和製時代的西塞羅也好,閱讀他們的書信,感覺都跟走關係有關,讓人以為羅馬社會似乎是靠人際關係來維係的。但是,關係到選拔人才,作為一個製度難道真的有那麼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