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皇帝圖拉真(34)(1 / 2)

為了確保基地自身的安全,這兩個防線同樣分別留下了兩個大隊駐守。所以,參加遠征的人數大概是4×5000,共2萬人吧。這樣,僅主力部隊就達到了5萬人,再加上輔助部隊的士兵,共計10萬人。不知道為什麼,遠征比達契亞大得多的大國帕提亞,圖拉真調動的軍隊與達契亞戰爭的時候相比並沒有增加,甚至還有所減少。

公元114年春天,圖拉真留下家眷,把她們托付給時年38歲的哈德良後,離開了安條克。同行的是已經與他很默契、參加過達契亞戰爭的將軍們。行軍的第一個目的地是第十二雷鳴軍團基地梅利泰納(今土耳其的馬拉蒂亞)。這個位於最前線的基地是韋斯帕薌皇帝建立的,位於幼發拉底河上遊,前麵就是亞美尼亞。

從梅利泰納繼續向北走羅馬大道到達薩塔拉(今土耳其的凱爾基特)。這裏是第十五阿波利納裏斯軍團的駐軍基地。在這裏,大部隊與從多瑙河移師而來的軍團先遣部隊會合。

圖拉真把周邊各國的國王和酋長們召集到了一起。發生戰爭時,參戰的羅馬軍隊通常是一支多國籍軍隊。能夠讓這些小君主國和豪族參戰,本身就是羅馬統治已經覆蓋了他們的居住地的證明。所有人都響應了羅馬皇帝的號召,唯獨不見亞美尼亞新國王帕爾塔馬西裏斯的身影。

圖拉真下令全軍向艾雷蓋亞(今土耳其的艾爾祖魯姆)進發。艾雷蓋亞位於羅馬帝國和亞美尼亞王國國界線的東部。這意味著羅馬軍隊開始向亞美尼亞境內發起進攻了。而帕爾塔馬西裏斯真的很有意思,他竟然在艾雷蓋亞等候圖拉真的到來。

帕爾塔馬西裏斯極力辯解,說自己沒有應召前去薩塔拉,是因為在前往薩塔拉的途中受到了前國王的阻撓。他說,因為亞美尼亞前國王阿克西達瑞斯無能,所以,同是帕提亞王室出身的自己才會取代他即位國王。這樣做並沒有違背和尼祿皇帝之間簽訂的條約,因為羅馬皇帝隻有主持加冕儀式的權力。他還說,對於圖拉真皇帝主持加冕儀式,他沒有異議。

說完,帕爾塔馬西裏斯摘下戴在頭上的亞美尼亞國王王冠,把它放在了圖拉真的腳邊。

圖拉真正色答道,帕提亞國王可以不經羅馬皇帝同意,擅自撤換亞美尼亞國王之類的話,在尼祿條約中找不到一個字。他讓帕爾塔馬西裏斯和一行隨員滾出去。

隨即,在距羅馬軍隊紮營地不遠的地方,帕爾塔馬西裏斯和他的一行隨員全體被殺。

一接到報告,圖拉真馬上宣布,卡帕多西亞和亞美尼亞合並,成立行省,並任命有過執政官經曆的卡提留斯·西維勒斯就任新行省總督。圖拉真沒有把王位還給前國王阿克西達瑞斯,還殺了帕提亞王室成員帕爾塔馬西裏斯。至此,羅馬和帕提亞徹底撕破臉麵,即將進入正麵對決。

接到圖拉真命令的將軍們率領各自的軍隊分散到了亞美尼亞全境。群情振奮,好像要爭相立功。其中盧修斯·昆圖斯率領的軍團躍躍欲試,他們離開曆史上作為羅馬勢力範圍邊界的幼發拉底河,一直打到了底格裏斯河上遊。這年夏天,這一帶的重要城市尼西比斯(今努賽賓)很快被攻陷。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今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國界線相接的一帶)全部落到羅馬軍隊的手中。在這次遠征行動中沒有展開一場正式會戰。

得知這一消息的首都羅馬一片狂歡。這時,圖拉真向元老院提出願意接受自己曾經拒絕過的“至高無上的皇帝”稱號。

短暫的秋季到了,漫長的嚴冬已經臨近,官兵們需要休整。圖拉真受到當地貴族的盛情款待,他沒有回安條克,就在戰地和士兵們一起度過了冬季。

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即公元115年,從春季到秋季,羅馬軍隊繼續向東、向南擴大著占領的範圍。圖拉真也來到了底格裏斯河畔。他宣布,已經被徹底占領的美索不達米亞全境也納入了羅馬行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