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皇帝哈德良(14)(1 / 2)

話雖如此,哈德良並非隻是單純地嚴格要求士兵們。他視察了基地內的醫院。為了讓傷病員都能得到充分治療,他逐一檢查了醫院設施及人員配備的情況。羅馬軍團都有附屬醫療隊,有內科醫生、外科醫生和護士。甚至還有為馬、牛治病的獸醫。羅馬軍團基地內的醫院向生活在基地周邊的居民開放。雖然身為百姓,但是他們總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與基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所以從情理上和策略上來說,這也應該吧。軍隊的醫院允許有庭院,這一點確實符合哈德良的想法。他深知,如果隻重視精神生活,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很難指望士兵能發揮較強的戰鬥力。這是一支被稱為以後勤補給取勝的羅馬軍隊。哈德良視察後勤,並根據視察結果作出的指示往往一語中的,讓人不得不深表敬佩。

軍團長下麵有兩位專門負責基地內務的指揮官:一位是財務檢察官,是財務方麵的負責人;另一位是基地總管,負責基地內部的管理。基地總管的重要任務是補充並保管兵器和糧食。

由於前線基地時刻處於和敵人對峙的狀態,隨時有可能遭到敵人的包圍。所以,為了防備這一情況,往往在不知不覺間,糧食和武器補充過多,結果出現了大量庫存積壓。庫存過多,糧食就會發黴腐爛,導致無法食用,隻能丟棄。兵器長時間不用也會生鏽,即使送到軍團所屬的兵器修理站,依然可能無法修複,不能使用的兵器堆積如山。這就是說,雖然主觀上從未想過要浪費,但是,實際情況卻是購買軍糧、軍需的經費浪費極大。

哈德良非常不希望看到這種情形。他在軍團基地、軍糧供給地以及聯係兩者的補給線之間推行了係統化的管理。隻要流通有了保障,就不需要有過多的庫存。這種做法的成效就體現在基地內的庫存量控製在了最小的限度內。

從這件事情上,反映出哈德良重視效率的想法。同樣,這樣的想法在加強防衛力量方麵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羅馬軍隊分為軍團兵和輔助兵。軍團兵為主力部隊,輔助兵以輔助作戰為任務。輔助部隊由行省人民構成。公元69年以前,輔助部隊由出身同一個部族的人構成,指揮官也由該部族之長的族人擔任。尼祿皇帝死後發生內亂的那一年,就有行省利用這次混亂造反起義。當時的主角就是在羅馬軍隊中服役的輔助兵。正因為輔助軍團的士兵構成來自同一個部族,所以他們要拿起武器轉而反對羅馬非常容易。

吃過一回虧的羅馬,在結束內戰後,從韋斯帕薌時代開始,改變了輔助部隊的構成。由原先清一色的同族人,變成了不同部族出身的人。指揮官也變成了由羅馬軍團的老兵來擔任。

其結果是,雖然依然保留了輔助兵的名稱,但實質上他們已經非常接近正規士兵。期滿退役時,不僅可以領到退役金,還能得到羅馬公民權。這些做法進一步推進了輔助兵向正規士兵的轉變。

“和平”是哈德良的格言。他相信要維護和平,首要條件是確立防禦體係。但是,在帝國財政方麵,他並不希望增加軍團兵。在他統治期間,甚至還成功裁減了2個軍團。事實上,增加輔助兵的做法也行不通。因為,這樣做違反奧古斯都製定的政策,即輔助兵人數不得超過軍團兵人數的規定。雖然輔助兵已經變成了正規的兵力,但是,他們始終都是行省人民。在負責帝國安全保障的羅馬軍隊中,即使在數量上,行省人民也不能超過羅馬公民。

哈德良通過招募臨時兵(Numerus),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所謂“臨時兵”,直譯的意思是“數目多的人”或“眾多的人”。臨時兵由居住在周邊的行省人民中的誌願者構成。他們不定期服役,也沒有兵役期限的規定。說起來有點像季節性的服兵役。他們主要擔任警戒任務。因為不能指望他們會有戰鬥力,所以,無須對他們進行訓練。臨時兵在服役期間,飲食起居可以得到保證,還能有些許薪酬。所以對於農閑期的農民及一時失業的人來說,這是一項非常有利的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