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到達敘利亞行省首府安條克時,那裏已經處於臨戰狀態,作好了隨時應對帕提亞戰爭的準備。然而,哈德良沒有選擇戰爭。他決定采用領導人會談的方式,與帕提亞國王協商解決問題。哈德良很清楚帕提亞的特殊情況。他知道,帕提亞王國對羅馬帝國擺出強硬的態度,並非國王所願,更多的原因是國王受到了來自國內強硬派的壓力。兩國領導人會議的地點定在幼發拉底河中的小島上,哈德良沒有帶軍團隨行。
關於帕提亞國王與羅馬皇帝之間的會談詳細經過,我們無從知曉,但是我們知道結果:那就是避免了一次戰爭危機。羅馬方麵曾經擔心帕提亞軍隊會進攻羅馬帝國的領地。但是,帕提亞國王回到首都後,馬上下令解散了軍隊。帕提亞與羅馬不同,除了正常的警備以外,這個國家沒有常備軍。當戰爭爆發時,常常臨時組織軍隊。而且,帕提亞曆代國王最害怕的不是羅馬帝國,因為羅馬帝國是一個可以講理的國家,他們最害怕的是王室內部的權力之爭以及來自帕提亞東北部的亞細亞高原部族的進攻。哈德良選擇領導者之間的會談,不是因為他隻喜歡這種手段,而是他認為,解決羅馬與帕提亞之間的問題,高層會談是有效的。
就這樣,帕提亞問題輕鬆得到了解決。既然已經到了帝國的東方,從不肯浪費時間的哈德良決定從安條克北上,進入小亞細亞,視察小亞細亞南部和西部。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現代的小亞細亞南部是向德國輸送勞動力的一大勞動力來源地。與土耳其語這種當地的通用語言相比,在這個地方,使用簡單的德語溝通起來更方便。但是在羅馬時代,這裏是個城鎮,擁有可容納上萬人的半圓形劇場。擁有可容納上萬人的公共設施,意味著這是一個人口數倍於這個數的城市。從飛機上看下去,小亞細亞隻是一片荒蕪的土地。但是,走進裏麵,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富庶的地方。富到曆史上的強國都要爭相占為己有。在羅馬時代,這裏屬於元老院行省。這意味著,這裏的羅馬化曆史已經很久,社會穩定,不需要駐紮軍隊。作為帝國最高責任人,需要親自抓的事情極少。所以對哈德良來說,這一定是一次可以滿足他從小的願望和好奇心的旅行。
哈德良訪問了羅得島。羅得島的意思是薔薇花盛開的島嶼,這裏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在當時,還是文化中心之一。按照哈德良的性格,想必他會去林都斯神殿吧。這個神殿建在高高的懸崖上,必須攀爬險峻的小路才能到達。回到小亞細亞西端後,他也去了曆史學家希羅多德的出生地哈利卡納蘇斯、希臘哲學鼻祖泰勒斯出生的米利都、美麗的商業港口以弗所以及曾經的希臘諸國之一、後來一直是文化中心之一的帕加馬,還到了荷馬敘事詩《伊利亞特》的故事發生地特洛伊。以雅典為代表的希臘文化都起源於小亞細亞西部一個叫愛奧尼亞的地方。現在,這裏屬於土耳其的領土。但是,即便是現代,隻要到這個地方旅行,你依然會抑製不住地懷念起希臘文化。所以,這些遺跡依然保存完好,應該說,這一帶和羅馬時代的希臘本土並沒有兩樣。也許,哈德良與比提尼亞出生的美少年安提諾烏斯相識,就是在這個時期,就是在小亞細亞。
哈德良沒有直接去雅典,盡管到愛奧尼亞旅行的人都會想去。因為,從季節上來說,他還可以繼續視察邊境。
橫渡達達尼爾海峽,皇帝和人數不多的隨行人員進入了歐洲大陸,並向北去了色雷斯。色雷斯曾經是為亞曆山大大帝培養騎兵的地方,這個山嶽地帶作為馬的產地非常出名。羅馬帝國的軍團中,有很多騎兵出生於色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