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皇帝哈德良(23)(1 / 2)

萬神殿遭遇過幾次火災。雖說這座神殿是石結構建築,但是,木材的使用量出乎意料地多。一旦下麵的木板著起火來,架在列柱上麵的梁、用木材支撐的天花板、用瓦片覆蓋的屋頂就會坍塌下來。雖然受損不太嚴重的部分得到了修複,但是到了哈德良時代,萬神殿幾乎已經完全倒塌,重建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後世的我們看到的萬神殿,完全是哈德良重新建的。神殿正麵刻著“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意思是馬爾庫斯·阿格裏帕所建。這是哈德良為了對第一個建造者表示尊重而刻上去的。而考古學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阿格裏帕建造的萬神殿不是圓形而是方形的。哈德良在原萬神殿的位置上,重建了一個式樣完全不同的萬神殿。

相比較用文字進行說明,不如看圖更加直觀。所以在這裏我省去了說明。我想,不用一根木材、大膽創新方麵,萬神殿與圓形競技場堪稱絕世雙璧。關於建築,就連比常人更外行的我也不得不為其圓形之完美而由衷地讚歎。

從力學上來說,圓形也許是最牢固的結構。此外,萬神殿中支撐半圓形屋頂的水泥天花板,不隻是單純地越往上越薄。為了減輕天花板的重量,在向上建築的過程中,加入了越來越多的浮石。這座萬神殿是多神教的象征。在基督教時代,這座神殿得以保留下來,一方麵是因為其結構牢固,不容易毀壞;另一個原因是它被基督教用做了教堂。在諸神像合圍而成的圓周邊上,神像換成了耶穌和聖徒們的像。

現在,萬神殿又恢複了羅馬時代的原貌。它不再是基督教的教堂,雕像也基本拆除幹淨了。站在神殿中央,從半圓形屋頂正中央的洞口,眺望著與羅馬時代完全一樣的、好像染過似的藍天,我想,哈德良在想到圓形的設計時,或許有一種想要飛翔的感覺。或許他在想自己真是個天才。在古代羅馬時代,沒有人認為“我是神”這種想法是對神的不敬。就在他這樣想的瞬間,他已經超越了藝術愛好者,成為了一名藝術家。

直到現在,萬神殿依然影響著眾多建築師。就好像現代競技場,無論是棒球場還是足球場,為了使觀眾席不受風吹雨淋和日曬,設施都如同圓形競技場的翻版似的。

哈德良別墅

羅馬皇帝不僅享有絕對的權力,同時也擁有巨額的財富。首先,隨著對外稱霸的政治需求不斷推進[《羅馬人的故事5·愷撒時代(下)》中有詳細描述],富饒的埃及成了皇帝的私有領地;其次,經濟活動發展的過程中,皇帝作為“地主”,來自帝國全境的農耕地的收益歸他所有;再次,因為礦山都是國有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礦山挖出來的金銀銅鐵等財富,也都屬於皇帝。

此外,以行省稅為首的各種稅收,隻要是來自皇帝行省,即屬於皇帝管轄的行省,也要進入“皇帝公庫”。當然,金銀銅必須鑄造成貨幣,又因為皇帝行省幾乎都位於前線地帶,所以,“Fiscus”

(皇帝行省稅)收入的一大半要用做邊防

哈德良

經費,這也是實情。現在的英格蘭和威爾士這兩個地方在羅馬時代是帝國邊境,常駐3個軍團,有總計1.8萬名軍團兵和人數幾乎相等的輔助部隊士兵,以及哈德良時代增添的臨時士兵。我常常在想,僅靠這兩個邊境地區繳納的“皇帝公庫”的收入,有可能滿足如此龐大規模的軍隊開支嗎?然而,盡管這方麵的開支數額巨大,皇帝作為大財主的這一事實卻是不會改變的。

羅馬始於城邦國家,它的真正主人是公民,而不是皇帝。皇帝隻是受公民委托來行使權力的人。在羅馬,作為掌權者的公民雖然把權力賦予了他們的領導者,但是他們絕不允許皇帝們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中飽私囊。這種情形在雅典也一樣。伯裏克利在雅典施行事實上的獨裁統治長達30多年,但是他的個人財富沒有絲毫的增加。尤裏烏斯·愷撒雖然在政治鬥爭中不惜錢財,但是他沒有把錢用於改建或建造私宅,就連去溫泉資源豐富的那不勒斯西部度假時,他也選擇了借住朋友的私人別墅。在成為羅馬帝國最高權力者之後,愷撒隻建過一個庭院,位於台伯河以西。就連這樣一個庭院,他還特意留下遺言,要求自己死後贈與羅馬公民使用。因為愷撒屬於“體製”內的人,他是受“體製”約束的。與他相反,同時代的西塞羅因為不屬於“體製”中人,不受任何約束,除了在羅馬最高級的住宅區帕拉蒂尼山上擁有自己的宅邸之外,西塞羅還有8處別墅,其中位於拜亞的別墅曾經接待過愷撒。正因為他處於“體製”之外,沒有一個人指責他奢華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