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皇帝哈德良(27)(1 / 2)

羅馬人的宿營地變成固定基地後,完全可以進一步發展成為一座城市。士兵集合的地方可以用做廣場,兵器修理所可以用做工匠的車間,審判違反軍規的士兵以及軍團長召集將官會議的會場可以用做大會堂,兼做法庭。就算隻宿營一個晚上的營地,因為士兵們早就習以為常,所以無論是環繞宿營地的柵欄還是別的設施,其修建速度之快,整座宿營地之牢固,令人驚歎不已。如果需要,他們還會在柵欄外側,挖一條深度和寬度都為4腕尺(約2米)的塹壕。這一切都與普通村落無異。

宿營地修建完成後,士兵們進入各自的帳篷。隨後,由當天值勤的小隊整齊有序地開展其他工作,包括分配柴薪、糧食、水等。

羅馬軍隊規定士兵的一切行動要聽從軍號的指揮。在軍號響起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提前進餐,就寢,四班倒的夜間崗哨、起床等也要聽軍號的號令。

天快破曉的時候,起床號響起。在第一聲軍號中起床的士兵們在各自的百人隊隊長麵前列隊。百人隊隊長清點士兵人數後,前去向他們的上司——大隊長報告,然後,大隊長帶領百人隊隊長們一起前去向軍團長報告,並接受軍團長的指示,隨後再把軍團長的指示傳達給士兵們。羅馬軍隊這種上傳下達的方式同樣用於實戰,所以在戰鬥中,即使改變戰術,也能迅速而準確地傳達下去。因此,無論是進攻還是撤退,羅馬軍隊按照命令,都可以做到陣腳不亂。

出發離開宿營地的時候也要聽從軍號的號令。在軍號的指揮下,所有人參加宿營地的拆除工作,沒有一個人會偷懶。第一聲軍號是拆除、折疊並捆綁帳篷的命令。第二聲軍號是行李裝車、推出重兵器、牽出馬匹及牛的命令。這些事情完成後,軍隊在宿營地外集結。全體士兵隊伍整齊,看上去就像參賽的馬匹排成一條直線,準備衝向跑道一樣。然後,第三聲軍號響起,這聲軍號是催促遲到者,同時命令百人隊隊長和大隊長清點士兵是否全部到齊。最後,他們會點燃環繞宿營地的柵欄,因為他們認為與宿營地被敵人占用相比,不如重建更有利。

出發的準備工作完畢後,站在軍團長右側的發令員用拉丁語連續三次問大家是否已經作好戰鬥準備。每一次,士兵們都會斜著舉起右手敬禮,同時齊聲回答:“準備完畢。”之後行軍開始。全體士兵就像在戰場上堅守各自陣地一樣,安靜而有序地走在自己的位置上。軍團兵佩帶胸甲和頭盔,腰的兩側佩劍,佩帶在左側腰部的羅馬短劍比佩帶於右側腰部的短劍要長一些。走在司令官周圍的是步兵部隊,他們隻拿長矛和圓形的盾。餘下的軍團兵除了投槍和長方形的盾以外,還要攜帶鋸、鎬、斧子、鐵鎖以及用於搬運的皮製寬運輸帶、可用來割皮的大型刀具,再加上三天的糧食等等,讓人感覺他們背負的行李比牛或驢拉的輜重車還要重。

騎兵們右手拿長矛,劍佩帶於右側腰部,盾掛在馬鞍的一側,箭筒背在背上,裝在箭筒內的箭又尖又長。騎兵們用的頭盔和胸甲與步兵們用的是同一類東西(羅馬人不按社會地位區分騎兵和步兵,隻按他們的性質區分。作者是出生於猶太的猶太人,對於這位東方人來說,想必羅馬人的這種做法一定讓他深感驚訝)。騎兵的裝備和戰場上擔任兩翼進攻的騎兵一樣,他們就走在司令官的周圍。此外,在羅馬軍隊裏,由哪個軍團走在隊伍的最前麵要通過抽簽決定。

以上就是羅馬人的軍隊在宿營地建設、行軍方法以及裝備方麵的真實情形。同樣,在戰鬥中他們也不會盲目行動。因為每一個計劃都關係到相應的行動,而每一個行動都關係到下一個計劃。正因為如此,他們極少出錯,即使出錯,他們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加以改正。

羅馬人認為,與預想之外的運氣所帶來的成功相比,寧可在周密的準備工作之後出錯。他們的理由是,無計劃的成功會讓人忘記準備工作的重要性,而經過周密的準備後的失敗是積累經驗的有效途徑,可以避免下一次重蹈覆轍。其次,憑借運氣獲得的成功不是哪個人的功勞,而經過周密準備後,盡管結果不好,但是至少心裏很踏實,因為他作過努力,因為他充分考慮過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