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籌集武器的辦法非常巧妙。當地有兵器製造業者,羅馬軍團基地與他們簽署了武器買賣合同。根據合同,猶太人製造業者要把製成後的武器送到基地。但是在製造過程中,他們做了手腳,出來的成品變成了次品。羅馬軍隊不會接受次品,尤其是在哈德良視察之後,即使很小的一點瑕疵,也不會放過。於是製造業者就把這些所謂的次品,也就是羅馬軍隊不接受的兵器,暗地裏轉手賣給了科赫巴。
同時,猶太商人也積極配合叛軍,大大地削弱了羅馬軍隊的戰鬥力。他們按照購買合同,把葡萄酒送到羅馬軍團的基地,但是,他們在酒中摻了毒。很多士兵喝了這種酒後雖然沒有死去,卻病倒了。
像這樣,連商人也在支持叛軍。其結果是,在猶太巴勒斯坦的羅馬軍隊補給徹底中斷。此外,地震的發生也讓猶太人似乎看到了羅馬帝國崩潰在即。
哈德良是在敘利亞安條克接到這些報告的。他製訂了反擊計劃。理所當然,他決定派出駐紮在猶太的第六鐵壁軍團和第十夫累騰西斯軍團2個軍團。隻是,羅馬軍隊的2個軍團通常應該有1.2萬名士兵,但是這2個軍團因為缺員補充不及時以及病患者眾多,能上戰場的隻有1萬人左右。就算加上輔助部隊中的2個騎兵大隊和4個步兵大隊,也隻有1.4萬人。他把指揮這支隊伍的任務交給了猶太行省總督路福斯。
接著,他命令第三薔薇軍團離開北方相鄰的敘利亞行省出兵猶太,並決定由敘利亞行省總督馬爾凱魯斯擔任指揮。該軍團基地位於距離猶太並不很遠的拉法內埃(今敘利亞沙瑪)。
同時,他命令駐紮在阿拉伯行省的第三昔蘭尼加軍團從東方相鄰的約旦出兵。作為輔助部隊,貝都因的2個大隊加入了這個軍團。
他還從位於西南方向的埃及調遣了一個軍團,在敘利亞大馬士革編組的輔助兵一個大隊也加入了這個軍團。除此之外,他又向萊茵河、達契亞行省、多瑙河各前線也下達了按分隊規模集結的命令。這時候的羅馬軍隊依然是一支多民族的混合軍隊,由羅馬人、高盧人、西班牙人、色雷斯人、希臘人、加拉太人、阿拉伯人還有與叛亂無關的猶太人構成,總兵力大約有4萬人。
皇帝哈德良把總指揮權交給了不列顛行省總督尤裏烏斯·塞維魯斯。因為出兵的命令已經下達,所以這一人選大概是哈德良一開始就已經定下的。按常理,在羅馬軍隊中,敘利亞行省總督馬爾凱魯斯的地位絕對高於不列顛行省總督塞維魯斯,但是,他的這個決定是向尼祿學的。之前的一次猶太叛亂中,當時的尼祿皇帝就提拔了韋斯帕薌為總司令官,原因是他在征服不列顛的過程中名聲大震。
提拔塞維魯斯的理由也和尼祿的時候一樣,因為在對付遊擊戰方麵,他經驗豐富。也許你會認為喀裏多尼亞(後來的蘇格蘭)山野多雨,而猶太的沙漠很幹旱,兩者完全沒有相同之處。但是這隻是表象。事實上,蘇格蘭多森林,猶太的沙漠中岩洞隨處可見,兩個地方對於一個外來的人來說,都像是迷宮,隻有熟知地形的當地人才能進出自如。此外,這兩個地方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無論是在喀裏多尼亞還是在巴勒斯坦,都不可能采用會戰的方式,因為會戰方式隻適用於平原。
塞維魯斯必須穿越帝國,從最西北長途跋涉來到最東南。前線司令部一定是等到塞維魯斯到來後,才從安條克移師愷撒利亞的。哈德良決定不上戰場,但是他也去了愷撒利亞,並且一直在那裏逗留到戰爭結束。出生於大馬士革的建築師阿波羅多洛斯也出現在這個前線司令部,此人曾經參加過先皇圖拉真發動的幾次戰爭,隻是這個時候的他已經老態盡顯。他之所以來這裏,是因為哈德良交給了他一個任務,改良耶路撒冷攻防戰中將要使用的攻城武器。也許戰鬥正式打響的時候,哈德良已經清楚地預料到了戰爭的結束。這次猶太叛亂與公元70年的那次叛亂一樣,以耶路撒冷的淪陷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