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皇帝安敦尼·庇護(1)(1 / 2)

(138年7月10日—161年3月7日在位)

幸福的時代

要講述這位皇帝的統治,像圖拉真和哈德良的章節那樣按年代順序幾乎是不可能的。至於為什麼不可能,我想,您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會了解。一句話,因為沒有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件——也就是新的事情,這也是他作為皇帝實施統治的特點。

後來的人們把從涅爾瓦登基的公元96年,曆經圖拉真、哈德良和安敦尼·庇護,到公元180年馬克·奧勒留去世的這個時期叫做“五賢帝時代”。與五賢帝同時代的羅馬人也把這個時期稱做“黃金世紀”(Saeculu maureum)。然而,真正配得上用“黃金的”(aureum)這個詞來形容的三位皇帝就是圖拉真、哈德良和安敦尼·庇護。如果用皇帝的名字作為書名來寫他們的話,可以用副標題對他們進行評價如下:

圖拉真——“至高無上的皇帝”(Optimus Princeps)。哈德良——“和平的羅馬和永恒的帝國”(Pax Romanaet Aeternita sImperii)。安敦尼·庇護——“穩定的秩序”(Tranquilitas Ordinis)。

從“穩定的秩序”這一說法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安敦尼·庇護統治的23年間,是用穩定的秩序統治帝國全域的時期。但是,穩定的秩序很難出“新”,同時,這一時期的皇帝也沒有任何醜聞。如果有哪怕隻是些微的“新”或“醜聞”,喜歡寫隨筆的編年史作家一定會欣喜若狂。既沒有戲劇性的生活,又與醜聞無緣,不僅同時代的史學家們,對於後世的傳記作家來說,寫安敦尼都是一件“無從下手”的事情。因此,直至今日,關於他的傳記,除了《皇帝傳》中有一個章節之外,我們完全找不到。原因就在於他沒有任何能激起同時代人好奇心的舉措,在他統治期間,也沒有發生任何能激起後世學者及作家產生好奇心的事件。

但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賢帝”。按照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政治思想家馬基雅弗利的說法,一位領袖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那就是“能力”(Virtu)、“運氣”(Fortuna)和“時代的適應性”(Necessita)。馬基雅弗利認為,即使有能力也有運氣,但是,如果不能順應時代要求的話,就不是好的領袖。

與圖拉真、哈德良一樣,安敦尼·庇護完全滿足這三個條件,雖然他與前兩者從性質上來說並不相同。對於被統治者來說,所謂幸福的時代也許就是在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前提下,不同“類型”的領袖更替的時代。

在日本曾經有一個時期,每次進行國會議員選舉時,都會有人說:“與其推薦那些自己想出人頭地的人,倒不如推薦推薦者願意推薦的人。”事實證明,這句話直到現在都沒有失去它的意義。如果套用這個標準的話,我想圖拉真應該屬於“想出人頭地的人”和“推薦者願意推薦的人”各占一半的類型,哈德良顯然百分之百屬於“想出人頭地的人”的類型,而接下來要講述的安敦尼·庇護皇帝則百分之百是屬於“推薦者願意推薦的人”這一類型。隻是有一點我們不能忘記,安敦尼·庇護繼承皇位的時候,正是最適合“推薦者願意推薦的人”來統治羅馬帝國的時代。

安敦尼·庇護出生於尼馬蘇斯(今尼姆)。在登基後,他的正式名字改成了“Imperator CaesarT.Aelius Hadrianus Antoninus Augustus Pius”。尼馬蘇斯位於羅訥河附近,屬於現在的法國南部、當時的納爾榜南西斯高盧行省。在羅馬時代的高盧,它是重要的城市之一,因嘉德水道橋(LePontdu Gard)而聞名。這座高架引水橋在2000年後的今天依然還在。尼姆的原住民是高盧人,羅馬承認高盧人的村落為“地方自治體”。它不像圖拉真和哈德良的出生地——意大利卡那樣,是作為羅馬軍團兵期滿退役後居住的殖民地而興建起來的城市。也就是說,在尤裏烏斯·愷撒的推薦下,進入元老院的這位出生於尼姆的人不是來自意大利本土,而是“羅馬化了的高盧人”。不同於圖拉真和哈德良的祖先,安敦尼·庇護的祖先是被羅馬征服的高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