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硬件基礎設施(17)(1 / 2)

那麼,也許有人會想,沒有馬車那樣自己出錢的旅行工具的人隻有步行了,但是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

首先,當時實行一種類似於帶司機租車的製度。由於是古羅馬時期,所以是帶趕車人租車。在現代,就相當於包租式出租車或者普通的出租車。這種行業的人也有工會。在大道的起點附近,出租馬車的店鋪鱗次櫛比,因此隻要談好價錢,然後乘坐就行了。

付不起租車費的人,還有更便宜的旅行工具,那就是公共馬車。我們想一想在西部片中司空見慣的驛站馬車,便容易理解。這種馬車每到一個公館、站點、快餐店,都會停車,所以從停車的地點到目的地隻要走人行道就行了。如果肯稍微多給點小費,也許還可以在目的地附近下車。即使遇到嚴格遵守公共馬車規定的趕車人,旅客要走的距離最多也不到10公裏。可以把它當做坐公共汽車旅行。

羅馬大道就是這樣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人和交通工具,但是到了交通量大的大城市附近,無疑噪音也非常大。與現代不同,既沒有汽車尾氣,也沒有引擎的噪音。但是,那個時期還沒有發明橡膠,也就是說,沒有輪胎。人們用鐵圈保護車輪外側。無論大道表麵如何平坦,鐵圈接觸路麵上的石頭所產生的噪音也肯定非常大。但是這也視習慣而定,也許古羅馬人會說,來往的汽車產生的噪音更讓人難以忍受。

所以,也可以說,對噪音的忍耐度要看生活習慣的不同,但是到了市區,由於這些因素會引起交通堵塞,因而難以處理。

在進入羅馬帝國之前的公元前1世紀中葉,羅馬已經是一個近百萬人口的城市。即使要妥善處理這些蜂擁而至的人群,也是一項龐大的工作。羅馬已經日益發展成為“世界之都”,不論政治、經濟,還是文化,形形色色的人彙聚到這裏,已經是大勢所趨,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因此,自費修建公共集會廣場並贈送給國家的愷撒不僅擴大了古羅馬市中心的古羅馬廣場,而且不惜破壞共和國時期的城牆,把一直連到馬爾斯廣場的地區納入了市中心的範圍。

但是愷撒似乎並沒有認為擴大市中心會解決交通堵塞的問題。也許他已經預料到,越來越多的人彙聚到羅馬。因此,他在進行擴大市中心的公共建設工程(在馬爾斯廣場,他在萬神殿的旁邊建造並捐贈了規模宏大的尤裏烏斯選舉會場)的同時,實施了防止交通堵塞的措施。這就是可以稱為《尤裏烏斯交通堵塞處理措施法》的一部法律。這部法律的主要內容就是,從日出開始到日落為止,嚴禁乘馬車進入羅馬市區,隻有國家舉行祭祀活動用的馬車和用於公共建設的物資運輸車輛例外。人和物資在有太陽的時候到達羅馬,一律不允許在日落之前乘車進入市區。人隻能步行,物資隻能由行李搬運工背著進入市區。不過,日落以後便會解禁,因此一直在市外等候的運輸車便會一齊擁向市區。住在臨街房子裏的人,因為鐵車輪和石板地麵相碰撞產生的噪音而難以入眠。

城市生活無論是工作方麵還是娛樂方麵,都有許多優點,但是缺點也不少。正因如此,古羅馬人熱衷於在郊外擁有一棟別墅。這項尤裏烏斯法誰也不想修改,因此在羅馬帝國時期一直有效。據說,在尤裏烏斯·愷撒製定這部法律的時候,隻是在首都羅馬實行,而進入帝國時期以後,開始也適用於意大利本土內的其他城市,隨著古羅馬實行帝政,又擴大到了行省的主要城市。到了公元2世紀的五賢帝時代,大多數城市都開始施行這部法律。

這樣,乘馬車到達羅馬的旅客在進入市區之前,就要下車。如果通過的道路是阿皮亞大道,那麼下車的地方就是這條大道的終點卡佩納門的門前。但即使下了車,身體疲憊或者虛弱的人還有另一種交通工具。那就是由兩個人抬的轎子。這是因為,當時是允許使用轎子的。沒有自家的用人來迎接的人也可以租轎子。總之,市內交通主要是步行。就任終身獨裁官而實質上成為皇帝的愷撒,在從位於羅馬廣場的官邸去往布魯圖等人帶刀埋伏的龐培劇場的回廊時,就是步行。圖拉真大帝在從多瑙河前線回到羅馬時,也是在大道的終點下馬,徒步走進市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