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單個的公共建築以外,他甚至建造了包括所有基礎設施在內的城市。今天德國的主要城市之一科隆最初不過是獲準住在萊茵河西岸的日耳曼人的一個部族村落而已,而將它變成城市的正是阿格裏帕。它在古羅馬時期的名稱是科隆尼亞·阿格裏皮娜,隻不過表示殖民城市的“科隆尼亞”轉成德語後,改成了科隆罷了。
阿格裏帕在行省也修建了正式的水道。也許他認為,帝國首都羅馬僅僅靠維護已有的四條水道不夠用,便又修建了兩條水道。如果包括他死後建成的一條在內,則是修建了三條。這就是尤裏亞水道、維哥水道和阿爾謝提那水道。
“尤裏亞水道”以奧古斯都的家族名字尤裏烏斯命名。尤裏亞水道全長22.9公裏。
地下部分12.5公裏。
地上部分10.4公裏。
其中地上部分有9.6公裏為高架水道。
每天的輸水量為馬西亞水道的四分之一,約為5萬立方米。水質與特普拉水道差不多,因此應該屬於中等。據說,建造這條水道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滿足羅馬東部城區的供水。
但是阿格裏帕傾注熱情最多的一條水道,還是維哥水道。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條水道的主要目的是把水引到他建造的完全羅馬式的大浴場——阿格裏帕浴場。之所以說是“主要”目的,是因為它同時還向馬爾斯廣場供水。它從北麵進入羅馬市區,從今天的西班牙廣場附近通過高架水道向南穿過市區,一直到達位於萬神殿南部的浴場。之後,又進一步向南延伸。唯獨這條水道的建成時間是清楚的。據說,公元前19年的6月9日正式向水道內放水。此時,羅馬實行帝製已經11年了。
維哥水道全長為20.946公裏。
地下部分19.104公裏。
地上部分1.842公裏。
其中地上部分有1公裏多走高架水道。
每天的輸水量為103846立方米。這條水道與馬西亞水道一樣,水質非常好。與其他水道一樣,它在公元538年遭到破壞後,一直處於停用狀態。到1453年,在文藝複興時期的教皇尼古拉五世幫助下,時隔900年這條水道被修複,重新投入使用。重新投入使用後的維哥水道按照意大利語的讀音,稱為“維爾吉內水道”,意為“處女水道”。據說,這是因為在尋找這條水道的水源的時候,工程師們遇到了一位少女,她領著他們找到了一處水質清澈的泉水,因此得名。
兩千年前的維哥水道在文藝複興時期重新使用後,直至今天一直給羅馬市中心輸水。包括特雷維噴泉、西班牙廣場的噴泉,羅馬市區為數眾多的噴泉幾乎全部使用這條水道的水。
不僅僅是噴泉,在羅馬的舊城區,還可以見到許多整日嘩嘩流水的水道口,這些水也是從古代維哥水道流出的。由於它是羅馬水道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與現代式的馬西亞水道不同,唯獨這條水道的水不需要借助消毒劑就能保持水質,因而沒有漂白粉的味道。我在羅馬的家前麵的路上,沿路走10米,就有這種水道口。日本的朋友對我說,沒有消毒的水道不安全,別喝,但是我幾乎不會聽從這些忠告。我一邊用這種水泡茶,一邊想我喝的是阿格裏帕的水。
阿格裏帕在維哥水道建成7年之後便離開了人世,由240人組成的技術員隊伍全部留給了奧古斯都。這位皇帝不僅解放了這些人的奴隸身份,而且把他們直接提升為“騎士階級”,使他們越過了解放奴隸、一般市民、地方議員三個階級。這就是具有理智氣質的奧古斯都。他並非隻是因為他們是他的盟友阿格裏帕組織培養起來的人就給予這種優待,而是認可這些工程師的功勞。這樣,作為阿格裏帕的私人機構誕生出來的這支技術人員隊伍就提升為羅馬帝國的政府機構,堪稱“公共建設部”。這位羅馬帝國的第一代皇帝馬上利用他們建造了另一條水道。
羅馬的第七條水道是阿爾謝提那水道。它於阿格裏帕去世10年後的公元前2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