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和藝術上都相信自己無與倫比的希臘人也認為,羅馬人的道路和上水道、下水道的建設是希臘文明自愧不如的。我們不能忘記,完善的上水道、下水道對於衛生具有無比重要的作用。希臘誕生了醫聖希波克拉底,卻不關心上水道、下水道的建設,而羅馬人在醫學和醫療上都依靠希臘人,卻熱衷於上水道和下水道的建設,而且建造公共的大浴場,堅持保持身體的清潔。這兩個民族的差異令人回味。我不禁想,也許蘇格拉底以及蘇格拉底欣賞的俊美青年滿街跑的雅典並不如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幹淨。
那麼,與羅馬大道一樣令希臘人折服的羅馬水道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我們用簡圖來說明通過地下和地上的羅馬水道。
修建水道所需的用地寬度與道路基本一樣,將近12米。實際上,在水道通過的地下坑道和地上的高架橋所需的2.4米寬的兩側,政府還要購買4.5米寬的土地作為水道用地。這是為了保護引水橋,同時也是考慮到便於維修養護。但是兩側的4.5米在進入土地緊缺的市區以後,有1.5米就足夠了。
水道用地寬達12米,遇到私有土地時,便由政府收購。與道路一樣,沒有史料記載政府收購水道用地有什麼困難。也許並不僅僅是因為羅馬人關心公共事業,而是因為道路給居住在沿路的人帶來利益,而水道也是如此。住在水道附近的人不會看著水從自己身邊叮叮咚咚地流過去而袖手旁觀。隻要他們提出供水的申請,水道部門批準以後,水道的工作人員便會過來,進行施工,開始供水。不過,與從任何地方都能進入並且免費使用的道路不同,把水道引到自己家裏以後,必須繳納水費。
羅馬大道由於主要目的是用於軍事,所以可以使用軍團兵進行施工。與此不同,羅馬水道的施工是由建築公司接到訂單以後承包的,因此有關水道的建設費留下了一些史料。其一,是巨著《博物誌》的作者老普林尼記載的數字。據說,克勞狄亞水道和新阿尼奧水道的建設費用合計為3.5億塞斯特斯。前者與水源相隔69公裏,後者則從地下和地上通過了漫長的87公裏。將這個費用一分為二,每條水道花費1.75億塞斯特斯。這個數字除以用曆史資料記載的當年水費收入25萬塞斯特斯,得出的數字為700。如果這個數字正確的話,那麼僅僅靠水費收入收回全部的水道建設費用,要等到700年以後。研究人員也放棄了對這個問題的進一步研究,因為隻憑這個數字,就連試算也不可能。但是許多人在下麵這一點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與道路一樣,羅馬中央政府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過水道是否合算的問題。這也許是因為,正如他們把羅馬大道稱為“公路”一樣,他們認為羅馬水道也應該是由政府來做的事。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人類文明生活必需的大事業”。這一點可以從稱為“castellum”的蓄水槽的結構得到證實。
“castellum”是一個拉丁語詞,英語的“castle”正是來自這個詞,因此通常譯為城或者城堡。城堡有集中駐紮士兵並根據需要讓其出動的作用。這種作用與羅馬水道的蓄水槽有相似之處。蓄水槽是先把引過來的水貯存起來,讓其沉澱或者過濾雜質後,根據用途,配送到各條供水線路上。正因如此,羅馬人將它命名為表示城堡的“castellum”,而不是表示貯存的“piscina”。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單純為了蓄水、過濾雜質的蓄水槽,羅馬人也稱為“piscina”。而用現代語言隻能譯為蓄水槽的“castellum”的最重要作用在於配水。
由此可見,羅馬水道的蓄水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於它根據需要控製供水的優先順序,因此並不是每條水道都是一個蓄水槽。《關於水道》的作者弗朗提努斯在涅爾瓦大帝時期曾經主管水道事務,他記載了涅爾瓦時期建成的9條羅馬水道進入市區後通過的“蓄水槽”的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