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硬件基礎設施(25)(1 / 2)

給公共水槽配水44.2%,加上17.2%的皇帝用水,後者主要是用於公共浴場,這兩者加起來,可以說羅馬水道總水量的60%是給市民的供水。它作為一項衛生措施也具有重要意義。飲用清潔的水,用清潔的水洗滌食物,用清潔的水做飯,而且每天去公共浴場洗澡,保持身體清潔。這多麼有益於健康,有助於防止流行病!如果我們想一想羅馬帝國統治的區域之廣和統治的歲月之長,我們便會發現羅馬曆史上瘟疫流行少得驚人。

醫聖希波克拉底提倡預防疾病比治療疾病更加重要,而羅馬則在整個國家做到了這一點。如果我們了解,兩千年後的今天地球上仍有許多人處於缺水狀態,那麼我們就不能不感歎羅馬人對公共事業的關注,因為他們毫不懷疑,穩定供應清潔的水乃是人類文明生活所必需的大事業。正因如此,既然政府已經免費提供足夠的用水,那麼如果想要更多服務的話,政府就可以理所當然地收費。走40米取水使用是免費的,而要將水引到自己家裏,這種服務就超過了政府的責任。因此這種情況就屬於私用,應該付費。而且,引水到家必須向“水道局”申請,獲得批準後,讓“水道局”的工作人員施工。在這個階段,就可以掌握“私用水”的數量,從而可以收取費用。

但是讓居民繳納水費的時候,如何確定水費呢?現代的自來水由於安裝了測量用水量的儀表,隻需要按照用水量繳費,但古羅馬時期又是如何確定的呢?羅馬水道通過晝夜不停地流水保持水的清潔。古羅馬時期的“水道局”的任務就是,計量不停流動的水量。古羅馬時期的水務工作人員通過一個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在介紹這個辦法之前,我們先談一談在古羅馬時期是如何引水到戶的。

想要把水引到自己家裏的人必須首先申請。如果在首都羅馬,要向皇帝提交申請。而在米蘭、那不勒斯這樣本土內的地方自治體,則是提交市議會的議長。如果是像科隆、裏昂這樣行省的首府,便是提交行省總督。在巴黎、托萊多這樣的行省內的地方自治體,則要向市議會的議長申請。另外,像雅典這樣羅馬特別認定的自由城市,要向所在城市的議會申請。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如此龐大的帝國之所以能夠國泰民安,乃是因為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絕妙結龐貝的公共水槽。下圖為公共水槽的截麵圖和平麵圖(摘自J.-P.Adam,“Lacon struction romaine.Materi auxe ttechniques”)合。我們也許認為,不過是把水引到自己家裏,這樣做豈不小題大做嗎?但是兩千年前的羅馬人卻不這麼認為。

在古羅馬時期,穩定供水被視為政府負責向居民保證的義務之一,雖然收費,但也不能無限製地批準私用水。在水道建設上投入巨大的財力和人力之所以能夠得到人們的讚同,是因為它會帶來公共利益。研究人員認為,從龐貝挖掘出來的古代蓄水槽所見到的公用、皇帝用、私用三者的配水比例與行省的其他城市的蓄水槽大致一樣。其中,皇帝用水也包括公共浴場及其他公共建築物使用的水,因此如果將它也計入公共用水,那麼羅馬水道輸送的水公私比例應為6:4。也就是說,羅馬水道輸送的水60%為公共用水,40%為私用水,後者不允許超過40%。如果私用水超過40%,公共用水就會相應減少。在現代,家庭使用自來水的比例很高,在古羅馬時期,使用公共水槽的人則占絕大多數。既然水道是公共事業,就必須將“私用水”控製在40%以下,那麼是如何控製的呢?

首先,任何人都會想到的是收取水費。在道路和橋梁都理所當然免費的那個時代,唯獨水道是一個特例,需要繳納水費。由於平均每隔70米就設一個可以免費用水的公共水槽,因此也許收費製度本身就有效地製約了私用水。盡管如此,當時並沒有因為重視製約的作用而出現高昂的水費。

這是因為被納入私用範疇的人中,有許多工作上要用水的手工業者。比如,染色業就需要大量的水。為了保證工業用水而建造專用水道的,是被公認為賢帝的奧古斯都和圖拉真兩位皇帝。相信羅馬人不會無視水在產業方麵的功效。對於工作上設有直接用水需求的富人,不能以“引水到自己家中隻是為了奢侈享受”為由斷然拒絕。這些有錢人家光在市區置有宅院,就能增加消費,從而活躍城市的經濟。即使位於郊區的別墅,也有類似的作用。原本是農耕民族的羅馬人心目中的“別墅”就是農牧業的生產基地。有人住,可以防止土地荒蕪。一旦創造了安全、舒適的環境,人就能定居下來。安全可以靠“羅馬統治下的和平”來保障,而保證舒適的首要條件便是穩定、清潔的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