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軟件基礎設施(2)(1 / 2)

另外,雖然同樣是祭神祛病,羅馬人與希臘人也有所不同。他們願意去的神殿往往都在溫泉附近。甚至有一位研究人員說,溫泉對於羅馬人來說就像磁鐵一樣。這樣,閉居期間,在衛生方麵也會得到保證。溫泉本身就有治病的效果。最後,是同病相憐的環境。這個詞本身的意思是,患有相同病的人相互感到憐憫。人類雖然是無意識,卻是非常自私的。在家裏孤獨地臥在床上的時候,對自己遭遇的不幸感到絕望的人,在左右都是病人的環境中,覺得自己病情不嚴重,就會感到幸運,從而產生戰勝疾病的力量。當然,經過比較以後明白自己病情嚴重的人會更加絕望,甚至死亡。因此,可以想象“拜神”的治愈率也許非常高。目前已經挖掘出的許多陶器,都是治愈的人感謝神靈而捐獻的,形狀仿照身體得病的部位。另外,羅馬帝國還有法律規定,如果奴隸生病,主人把他扔到神殿這樣的地方,奴隸治愈以後,以前的主人就不能主張對這個奴隸的所有權。雖然後來有不少來自希臘的“打工”醫生,但是這些醫生隻是給有權有勢或者有錢的人治病,對於普通市民來說,依靠家長和求神保佑的情況並沒有改變。

對一直處於這種水平的古羅馬醫療進行革命性改革的是尤裏烏斯·愷撒。但是,在許多方麵都製定中央集權法律,把共和製的羅馬改為帝製的愷撒在建立醫療和教育係統的時候,並沒有采用國家控製的辦法。也就是說,他沒有將醫療和教育作為政府負責的領域。不過,他沒有忘記創造私人能夠開展這項工作的條件。

愷撒以10年任期為限就任獨裁官,邁出了當皇帝的第一步。在第一年,即公元前46年,著手進行許多改革,其中包括製定“尤裏烏斯曆”。這些改革之一,便是給醫生和教師授予羅馬公民權。

條件隻有一個,那就是,在首都羅馬,醫生從事醫療,教師從事教育,人種、膚色、出生地、社會地位一律不問。當然,信仰的宗教不同,也不問。對於這項改革,生活在兩個世紀後的五賢帝時期的曆史學家蘇維托尼烏斯這樣評論:“愷撒有兩個方麵的目的,即改善已經在羅馬從事醫療的醫生的環境;吸引更多優秀的醫生來羅馬。”

獲得羅馬公民權,無論在社會上還是在經濟上,都有不小的好處。第一,可以受到羅馬法律的保護。愷撒所構想的帝國是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並立的國體,因此無論是醫生還是教師,如果是希臘雅典出身,就必須遵守雅典的法律。但是無論是民法還是刑法,羅馬法律都更加完善。私有財產得到完全的保護,即使被判有罪,也可以行使上訴權,等等。總之,處於羅馬法律保護之下,絕對有利。

第二個好處是,假如希望成為醫生、教師的人不是出身於像雅典這樣被羅馬指定為“自由都市”、被承認完全地方分權的地方,好處就會更大。這是因為,擁有了羅馬公民權,就會免除相當於收入10%的行省稅。也就是說,不再有義務繳納直接稅。至於間接稅,想當醫生和教師的人一般不會去做生意,所以應該不用繳納5%的關稅,消費時必須支付的營業稅不過商品價格的1%。盡管如此,由於行省的人也享受與祖祖輩輩擁有羅馬公民權的人一樣的待遇,所以在第一代皇帝奧古斯都以後,必須依法繳納隻有擁有羅馬公民權的人必須繳納的5%的遺產繼承稅。不過,如果繼承人是血親,那麼這種稅也是免除的。

此外,他們還可以享受擁有羅馬公民權的人才有的特殊待遇。其一,是由《小麥法》保證的、每月免費領取大約30公斤的小麥。隻要願意每月排一次隊,就可以免費領到基本上不會餓死的主食。

第二個特殊待遇是,如果有批準免費領取小麥的證明,就可以免費觀看圓形競技場的角鬥比賽,還有在大競技場舉行的四匹馬拉的戰車競速比賽。也就是說,在娛樂方麵,他們也可以享受與羅馬公民一樣的待遇。

尤裏烏斯·愷撒沒有拿出聖職這個概念招攬對於文明社會來說所需要的醫生和教師,而是采取了給在羅馬從事醫療、教育的人以好處的方法。醫生是一種聖職這個概念,早已以醫聖希波克拉底讓跟自己學醫術以後自立門戶的年輕醫生宣誓的形式保留了下來。這一句宣誓就是:“我將畢生當一名神聖、純潔的醫生,一心為病人考慮,謹慎行醫。”在歐洲的醫學係,與畢業證書一起,還會發給畢業生這個“希波克拉底的宣誓”。在有些開業醫生的診所,與畢業證書並排掛著寫有這個宣誓的匾額。這樣,如果醫生亂收治療費,對比兩千五百年前的神聖、純潔的醫生宣誓,心裏便會產生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