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軟件基礎設施(6)(1 / 2)

公元前3世紀前後的希臘處於亞曆山大大帝東征、死亡及其後的希臘化時期。相對而言,希臘城邦的國力與敘利亞、埃及這樣的希臘化大國相比,是比較落後的。盡管如此,希臘人本來就具有強烈的向海外發展的傾向,在本國內難以施展才能的時候,便會到海外尋求發展。用現代的詞來說,就是人才外流。當然,移居到希臘化國家的人居多。但是,也有些希臘的人才外流到了並非希臘化文明圈的地中海西部的國家。

當時,地中海西部勢力最強大的國家是迦太基,因此希臘人應該也可以移民到迦太基。但是迦太基人除了貿易以外,以封閉著稱,對於學習當時的國際語言——希臘語采取消極的態度。

而在羅馬,一定水平以上的家庭都要求子女同時學習本國語言拉丁語和國際語言希臘語。迦太基與羅馬之間爆發的布匿戰爭中的兩大主人公——迦太基方麵的漢尼拔,羅馬方麵的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前者在30歲以後才開始學習希臘語,而後者自幼在希臘裔家庭教師中長大,能流利地說兩國語言。而且,崇拜希臘對於羅馬人來說,甚至成了一種傳統。希臘的人才外流不是選擇經濟更加發達的迦太基,而是羅馬,也有這個原因。

由於有供有求,公元前3世紀以後,羅馬達官貴人的家中,希臘裔教師已經是必不可少的成員。但是家庭教師也有“品牌”。頂級品牌是在雅典出生並在雅典接受教育的希臘人。其次是在作為學府而著稱的小亞細亞的帕加馬、以弗所、羅得島、敘利亞的安條克、埃及的亞曆山大接受過教育的希臘人。當然,品牌不同,支付的報酬也會不同。不僅西庇阿出身的科爾涅利烏斯一族、克勞狄烏斯一族這樣羅馬貴族中最高貴的門第,連平民出身的貴族格拉古一族以及據傳是羅馬首富的克拉蘇一族的孩子,也都曾師從“頂級品牌”的希臘裔家庭教師。

尤裏烏斯·愷撒出生於名門貴族,甚至不亞於科爾涅利烏斯、克勞狄斯家族,但是在經濟上處於中等水平。愷撒的母親奧雷利婭出身於以學者著稱的奧利烏斯一族。她也懂希臘語,具有很高的教養。這位母親在選擇獨生子愷撒的家庭教師的時候,采取了實用主義,選擇了一位據稱在埃及亞曆山大接受教育的高盧人。拿現代來說,就類似於聘用在牛津、劍橋學習過的新加坡人或者印度人。愷撒在少年的時候,跟著高盧人家庭教師不僅學習了拉丁語和希臘語,而且還學習了從數學、地理、曆史到邏輯學的所有知識。

可以想象,或許他這段少年時期的經曆讓他在就任獨裁官、能夠為建構帝國打基礎時,首先決定授予醫生和教師羅馬公民權。正是由於他小時候的家庭教師不是羅馬人,而是高盧人,所以他才能想到,不問民族、宗教,隻要從事教育就授予羅馬公民權,而且在實行這項政策的時候,沒有任何障礙。不過,在我兒子看來,則是另一種解釋:因為愷撒學習希臘語的時候一有錯誤就要挨打,對家庭教師充滿了怨恨,所以在他長大以後,就要報複,進攻並征服了高盧。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古羅馬時期教師體罰學生,就跟以前英國的公立學校一樣,也是事實。即使身份是奴隸,在懲罰主人孩子的時候也毫不留情。而在古羅馬時期,將此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愷撒的法律規定:授予從事醫療的醫生和從事教育的教師羅馬公民權。這項法律當時是一項根本的改革,它甚至改變了時代的潮流。這是因為,在此之前,羅馬隻有有錢的人才能夠享受充分的醫療,除了他們之外,便是在這些人的家中工作的用人和奴隸,這不禁讓人想起“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句話。而屬於中層以下階級的市民則處於求神保佑的狀態。

教育也處於與此相同的狀態。在雇得起家庭教師的家庭中,奴隸住在家裏,他們的孩子也與主人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這是因為,在那個時期,羅馬上層社會家庭的子女在長大後理所當然地會就任公職,而自幼一起學習一起長大的奴隸的孩子在成人之後就成為他們忠實的得力助手,比任何人都更加寶貴。而且,有權有勢的人家都有財產,在理財方麵也需要有才能的人。總之,在羅馬的上層家庭,無論是住在家中的奴隸的孩子,還是在奴隸市場上買來的年輕奴隸,都有合理的理由給他們提供教育。有不少希臘裔教師移居到羅馬以後,不當家庭教師,而是開辦私塾,所以中層以下家庭的子女也就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但是這個時候能否付得起學費會讓他們產生差距。為了縮小這種差距,隻有增加教師的數量。愷撒做到了這一點,而且通過製定法律,將之政策化、製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