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這樣的希臘人,不,對於其他任何民族來說,現在,要去一個地方旅行,非常自由、安全而且容易。隻要是羅馬公民權所有者,連證明身份的文件都不再需要申請。不,甚至不一定是羅馬公民,隻要是生活在羅馬帝國統治之下的人們,自由和安全都可以得到保證。荷馬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地球屬於每一個人。”羅馬把詩人的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你們羅馬人測量並記錄下了納入你們保護之下的所有土地。你們在河流上架設了橋梁,在平原甚至在山區鋪設了大道。無論居住在帝國的何處,完善的設施讓人們的往來變得異常容易。為了帝國全域的安全,你們建起了防禦體係。為了不同人種、不同民族的人們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你們完善了法律。因為這一切,你們羅馬人讓羅馬公民之外的人們懂得了在有序穩定的社會裏生活的重要性。
在總督作為行省統治的責任人,在決定一項政策或接到行省人民的請願時,隻要有一絲疑問,馬上就會給皇帝寫信,請求指示。這就是羅馬帝國。在皇帝的指示到達之前,總督隻會一味地等待,就好像合唱團演員等待指揮舉起指揮棒一樣。
隻要能保證消息的傳遞,無論皇帝在何處,都不會影響他對帝國的統治。即使他身在帝國邊境,僅靠書信也可以實施統治。因為皇帝的信一寫好,就會有一個好像長了翅膀的使者(希臘語為Hermēs,拉丁語為Mercurius),迅速而安全地把它送到目的地。
羅馬世界終於在遼闊的疆域內實現了民主統治。我們可以認為,它是曾經的希臘城邦國家擴大了規模後的國家。領導者階層集中了公民中有才華的一部分人,他們的出生地遍及所有行省,也就是說,統治帝國全體人民的這些人才來自帝國各地。
他們有的生為羅馬公民權所有者,有的是後來取得羅馬公民權的。由於他們傑出的才能以及由行政和軍事構成的完美組織機構——由於這些代表帝國的人和組織機構的作用——羅馬實現了對遼闊帝國的統治。
戰爭遠在邊境,帝國的內部毫無紛爭,每個角落都浸染著和平繁榮與幸福。而帝國之外執迷於紛爭的各民族就顯得太可悲了。
羅馬的大門向所有的人敞開著。在這個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相容並存的羅馬世界,每個人都能在各自的領域裏安心工作。在這裏,國家的節慶日由皇帝親自主持祭祀儀式,而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們也分別舉行各自的祭典,這有助於每個人都保持自己的尊嚴和價值。
羅馬人告訴我們,縱然人種和民族各不相同,縱然各種文化和宗教難以並存,可是通過完善的法律也能以法製為中心實現共存共榮。為了顯示這種生活給人們帶來的利益,羅馬人甚至保證了曾經的敗者仍能享有很多權利。羅馬是個大家庭,居住在這裏的人都時刻意識到自己是大家庭中的一員。這個羅馬世界就是這樣的大家庭。
早在小亞細亞出身的艾利斯泰迪斯發表《羅馬頌詞》之前,整個帝國就已經實現了“羅馬統治下的和平”(PaxRomana)。用曆史學家吉本的話來講,那是“人類最幸福的時代”。羅馬帝國的統治階級都是元老院議員,公元143年,艾利斯泰迪斯在元老院進行了這篇《羅馬頌詞》的演講。這一年也是安敦尼·庇護繼哈德良之後在位的第五年。
而當時26歲的艾利斯泰迪斯在演講的最後,並沒有麵對著57歲的安敦尼·庇護,而是麵向自己的同齡人,已經取得愷撒稱號、被確立為下任皇帝的22歲的馬可·奧勒留,用下麵的話作為結尾:
年輕人啊,你在高貴的宮殿中占有最高貴的地位,你的肩膀擔負著沿先人足跡前進的責任!
身世
雖然從羅馬七丘之一的西裏歐山能登上自古羅馬圓形競技場(又叫鬥獸場)南麵延展開來的丘陵,但觀光客卻相當稀少。兩千多年後,仍舊留存在這裏的古羅馬公共建築,隻有供奉被神化的克勞狄烏斯皇帝的宏偉的神殿,以及自東向西橫跨丘陵南部的克勞狄亞高架水道橋。顯然,連紀念柱都被移走隻剩巨大牆麵的神殿和斷斷續續的高架水道橋很難成為觀光景點。如果不是對羅馬曆史非常感興趣,肯定不會到這裏駐足。所以這裏雖距離觀光客雲集的鬥獸場和羅馬廣場很近,卻保持著一種特有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