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皇帝馬可·奧勒留(3)(1 / 2)

在羅馬人的家庭裏,嬰兒一出生,父親就用雙手高舉著,展示給親友和仆人看。嬰兒出生後的第九天,舉行祛除邪穢的儀式,此時給嬰兒起名。我想之所以一定要等到第九天才冠名,很可能是因為當時嬰兒的死亡率比較高的緣故。當一個人成為他人的養子,或是地位有所上升,往往會用家傳的名字作為伴隨自己一生的個人名,因為此人這時的社會生存率無疑比較高。後來的哲學家皇帝所起的名字,和他的父親及祖父一樣,都叫馬可。羅馬人的姓名由個人名、家傳名、家族名三部分構成,在做皇帝之前,馬可·奧勒留所用的名字是馬可·阿尼厄斯·維魯斯。

羅馬人的家庭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在起名的同時贈給嬰兒兩種東西:一種是在又細又輕的金環上掛些東西,一搖就發出聲音,有點類似於撥浪鼓;另一種是黃金質地的護身符,用一根細繩掛在脖子上,直到成人禮舉行之前,這個護身符都不能摘下。

曆史學家塔西佗曾留有以下文字,我們可以從中一窺公元2世紀前後羅馬上流家庭養育孩子的狀況。

在從前的羅馬,一個經過正式結婚生出的小孩不可能放在女奴的小屋裏,而是要生長在母親的懷抱中。親手養育子女不但關係到母親的顏麵,而且展示母親的愛心,是非常風光的事情。流傳至今的很多資料顯示,格拉古兄弟(指提比裏烏斯·格拉古和蓋約·格拉古。——譯者注)的母親科爾涅利婭和尤裏烏斯·愷撒的母親奧雷利婭最關注的事情就是養育孩子。她們毫不吝惜地傾注母愛,對孩子的文化修養和身體健康等方麵無微不至,最終培養出了羅馬的領袖。

可是如今,母親的任務在嬰兒落地時就宣告結束,為嬰兒哺乳的是奶媽,斷奶之後就利用學習希臘語的托辭,將嬰兒交給來自希臘的女奴。在上流社會的家庭裏,養育幼兒的通常不是某一個人,而是由好幾個人共同負責。這些女人除了會說希臘語之外別無所長,大多難以勝任其他重要工作。也就是說,孩子處在低賤的毫無教養的女奴們的包圍之下,聽著她們無休無止地閑談,看著她們絞盡腦汁地偷懶耍滑頭,結果整個家庭中沒有一個人真正關注小主人的內心感受和言談舉止,盡管真正意義上的養育子女正需要在這些細節上體察入微。

塔西佗這個人生活在帝國的鼎盛期,可不管對什麼事情都持悲觀態度。所以我們在接受這位一流的帝政專家的言論時,還是打些折扣才好。不過,對公元2世紀培養孩子的現狀大發感慨的,卻並不隻有塔西佗一人。在愷撒時代200年以後,統治階層教育子女的方式恐怕也是當時諸多變化之一。馬可·奧勒留在他的《沉思錄》中,也談到了自己是由奶媽哺乳的。

不過,他的母親多米提亞·露西拉卻完全不是那種執迷於社交生活而把孩子甩給女奴的貴婦。馬可·奧勒留3歲時,父親就故去了,而當時女子一般在15歲時就結婚,所以馬可·奧勒留的母親成為寡婦時很可能還不到20歲。富有,年輕,又有生育的經驗,這些都是羅馬社會裏再婚的絕好條件。盡管如此,多米提亞卻沒有再婚。她的兒子後來這樣描述自己年輕的母親:

從我的母親那裏,我濡染了虔誠、仁愛和不僅戒除惡行,甚而戒除惡念的品質,以及遠離奢侈的簡樸生活方式。(本段譯文參考了《沉思錄》,何懷宏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譯者注)雖然馬可·奧勒留的母親可能不像格拉古兄弟的母親和尤裏烏斯·愷撒的母親那樣,能夠和以後活躍於政壇的兒子平等交流,但她也沒有將育兒大事推給別人。馬可·奧勒留在確定成為下一任皇帝之後,仍舊和家庭教師之間保持書信往來。他在書信的最後,往往特地附上母親發出的問候。一位母親和孩子少年時代的教師之間密切的溝通於此可見一斑。

馬可·奧勒留的記憶裏不曾存留父親故去的情景,母親的離開則是在他34歲的時候。所以他是在慈愛平和的祖父及母親的守護下度過的少年時代,而這一時期也是羅馬帝國的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