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2歲就要開始接受中等教育。在通常情況下,一個人17歲就步入社會,所以羅馬人非常重視步入社會前的5年中等教育。最有力的證據,就是表示中學教師的詞語“grammticus”也指代所有的教師。馬可的教育環境優越,家庭教師們也都由聲譽最高的希臘人擔任,並且不同的學科由不同的人負責。可見在公元2世紀,隨著學科的確立,培養學生的家庭教師也出現了專業分工。在《羅馬人的故事10·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教育製度一節裏,我們已經就教育內容進行過闡述,現在就不再重複了。不過有趣的是,當時人們很重視辯論,即“dialogus”。這種學習的重要內容就是首先要知道不同意見的存在,然後通過了解,掌握說服持不同意見的人的技巧。這種辯論技巧在希臘以蘇格拉底最為有名,在羅馬人們將其應用於元老院會場和法庭。
然而,學習這些內容的12歲少年馬可卻迷上了希臘哲學家們的生活方式。他執意穿著粗布衣服聽課,晚上就直接睡在地板上,雖然最後他還是沒能拗過母親,幾天後結束了這種苦修,改為在鋪有毛皮的床上睡覺,可如果用俗氣的話來講,這時的馬可·奧勒留已經掉進了希臘哲學的“陷阱”。而喜歡開玩笑的哈德良當然不會放過馬可。因為馬可的姓“維魯斯”的意思是“真實”,皇帝就在其後加上了表示最大的詞尾,“維魯西姆斯”就成了皇帝給少年馬可起的綽號,意為“真實最好”。
公元135年,經常離開首都視察帝國全境的哈德良自覺體力日衰,終於決定回歸本國。相比於羅馬市內的皇宮,59歲的皇帝更喜歡待在郊外的蒂沃利別墅。而14歲的馬可在祖父的帶領下謁見皇帝的機會並不稀少,因為此時的哈德良對這位少年的態度顯然已經超越了對一個忠臣的孫輩通常的關注。
成人禮
對努力自強、盡職盡責的最高統治者而言,此時還有一項任務沒有完成,就是選擇繼承人。這件重要的事情如果不經過深思熟慮的話,那麼無論以前的政績多麼出色,都如同畫龍沒有點睛,存在著前功盡棄的風險。哈德良走遍了整個帝國,締造了羅馬的黃金時代,同時他也致力於帝國的長治久安。所以,在繼任者這個問題上,他絕不能有絲毫馬虎。
那一年,59歲的哈德良的目光停留在了30歲上下的路奇烏斯·凱奧尼烏斯·康茂德身上。此人雖然身體纖弱,但品質與智力都無可挑剔。不過,在哈德良內心裏,選擇這個年輕人還有一個不可言說的緣由。
將近20年以前,哈德良繼位不久,就動手清除了前任皇帝圖拉真在位時的四位重臣。當時並沒有進行正式審判,而是以圖謀政變的罪名直接殺掉了。為了帝國由圖拉真的軍事擴張路線轉變為專事防守路線,采取強硬手段雖然是迫不得已,但也不能排除哈德良神經過敏的成分。那時的情景他大概永遠也不會忘記,因為四位重臣縱然在國策上持有不同意見,但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愛國者。
四位重臣中的尼格裏努斯有一個女兒,凱奧尼烏斯·康茂德迎娶了她做妻子。夫妻二人生有一個男孩,當時年僅6歲。在這個男孩體內,實實在在地流淌著蒙冤的尼格裏努斯的血液。在哈德良的內心裏,之所以選擇凱奧尼烏斯·康茂德作為繼任者,是不是存在著對自己從前無奈手段的贖罪心理呢?凱奧尼烏斯·康茂德還有一個11歲的女兒,而這一年,少年馬可15歲。
埃裏烏斯·愷撒
拉丁語“togavirilis”的意思是成人禮。男孩要脫掉少年時代的短衣,換上成年男子的服裝托加,宣示自己的成年並接受親朋好友的祝賀。或許此時祖父已經故去,也有可能是皇帝哈德良暗中幫忙,因為成人禮結束之後,馬可很快就確定了婚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