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皇帝馬可·奧勒留(7)(1 / 2)

那麼,是不是可以向不具羅馬公民權的行省民眾增收行省稅呢?這話說起來雖然輕巧,一旦推行同樣困難重重。行省稅又稱“什一稅”,顧名思義就是收入的十分之一。在古代,無論什麼地方,稅率都大致處於這個水平。迦太基按照25%的稅率征稅,就被人說是高得異常。盡管免除了兵役,這種行省稅的推行依然十分勉強。這時如果調高稅率,必然招致叛亂。那樣的話,就算沒有外敵威脅,內亂也同樣會破壞安全保障體係的重建。在這種狀態下推行改革,隻能走節約之路。

在《羅馬人的故事9·賢君的世紀》中,詳細記錄了哈德良皇帝的事跡。我想引用一段,來說明哈德良的施政方針:

軍團長下麵有兩個專門負責基地內務的指揮官:一個是財務檢察官,是財務方麵的負責人;另一個是基地總管,負責基地內部的管理。基地總管的重要任務是補充並保管兵器和糧食。

由於前線基地時刻處於和敵人對峙的狀態,隨時有可能遭到敵人的包圍。所以,為了防備這一情況,往往在不知不覺間,糧食和武器補充過多,結果出現了大量庫存積壓。

庫存過多,糧食就會發黴腐爛,導致無法食用,隻能丟棄。兵器長時間不用也會生鏽。即使送到軍團所屬的兵器修理站,依然可能無法修複,不能使用的兵器堆積如山。這就是說,雖然主觀上從未想過要浪費,但是,實際情況卻是購買軍糧、軍需的經費浪費極大。

哈德良非常不希望看到這種情形。他在軍團基地、軍糧供給地以及聯係兩者的補給線之間推行了係統化的管理。隻要流通有了保障,就不需要有過多的庫存。這種做法的成效就體現在基地內的庫存量控製在了最小的限度內。

我回想起自己撰寫這一段時,不禁啞然失笑。這簡直就像豐田汽車的“及時生產係統”(justintime)。

當然,發明豐田“及時生產係統”的人很難從兩千年前的羅馬皇帝那裏獲得什麼啟示。但我認為,不論是誰,隻要明確了最重要的目標,再加上無往而不勝的意誌力,就都能想出類似的策略。在這裏還可以順便說一下,後世人們對哈德良皇帝的一個評價就是:“務實的羅馬皇帝中尤其務實的一位。”

但是,哈德良的這種做法也存在著缺陷。正如很多精密機械,隻要一個齒輪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整部機械設備的故障。為防範這種風險並繼續發揮製度的效能,隻能不斷進行調整。我認為,安敦尼·庇護雖是大家公認的賢明皇帝,他卻並沒有很好地做到這一點。他可能會辯解說,製度已經在發揮效力了。可是,前一天萬裏無雲,第二天就大雨傾盆的情況並不少見。如果所有的公民都準備了雨傘,那麼領袖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領袖之所以被賦予強大的權力,就是要讓他未雨綢繆,在大雨不期而至的時候為大家準備好雨傘。哈德良真正的偉大之處,就是他在眾人都未曾想到的時候,認識到了重建帝國製度的重要性並加以推行。

下任皇帝馬可

公元138年7月10日,隨著哈德良的過世,安敦尼·庇護的時代開始了。不過他還不算正式登基,因為還需要元老院議員以多數讚成票的形式予以承認。然而這就像一家公司,如果退休的總經理指定了一個新經理,董事會都予以承認。注重實際的羅馬人往往把老皇帝的逝去之日算做新皇帝統治的開始。事實上新皇帝安敦尼也沒有浪費時間,盡管他並不是那種一掌權就變臉的人。

安敦尼已經把馬可收為養子,所以自己就是養父。此時養父召見了馬可,向他提出了一個建議,即馬可應該廢除與埃裏烏斯·愷撒女兒之間的婚約,轉而與自己的女兒芙斯汀娜訂婚。隻有17歲的馬可稍加思索之後,便應承了下來。而芙斯汀娜已經同埃裏烏斯·愷撒的兒子路奇烏斯訂婚,安敦尼此舉等於讓埃裏烏斯·愷撒的兩個遺孤同時解除了婚約。安敦尼雖然公正慈悲,可最終還是沒能免俗,安排了自己的獨生女成為下任皇帝的皇後,使老皇帝哈德良當初的如意算盤化做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