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皇帝馬可·奧勒留(13)(1 / 2)

我想當哈德良要求安敦尼收養尚處於少年時代的馬可和路奇烏斯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過讓這兩人同時就任皇帝,而是認為馬可體質孱弱,一旦出現意外,路奇烏斯就可以頂替馬可,履行皇帝的職責。後來安敦尼·庇護即位,把意味著下任皇帝的“愷撒”稱號隻授予了馬可一人,也很明確地表明了將來隻讓馬可一人登基。而元老院也理所當然地認為馬可·奧勒留即位之後,再把“愷撒”的稱號授予弟弟路奇烏斯,明確弟弟下任皇帝的地位。

可是現在,馬可作出了與路奇烏斯共享帝位的選擇,這是為什麼呢?在《沉思錄》中,某些內容涉及了羅馬帝製的反對者,即“反體製派”的人們。馬可通過塞維魯斯知道了這些人,並一一列舉出了他們的姓名。除了其中一個,其餘的都是元老院議員。我想,觀察馬可·奧勒留對這些“反體製派”的記述,應該是了解他當時思想的一個有效手段。

馬庫斯·波爾奇烏斯·加圖——為了和曆史上的大加圖相區別,史稱此人為小加圖。西庇阿·阿非利加(約公元前235—前183)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擊敗迦太基名將漢尼拔,此後一直享有救國英雄的榮譽,是大加圖基於共和製的羅馬無須英雄的信念,將其拉上法庭,使其失去政治勢力。小加圖是大加圖的後代,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同樣是徹底的共和主義者。於是理所當然,小加圖發誓要打倒的敵人,隻能是尤裏烏斯·愷撒。這個人有名的地方在於,他與愷撒作戰失敗,逃到了烏蒂卡,明知投降就可獲得赦免,卻依然慷慨赴死。他並沒有服毒或割腕,而是選擇用切腹的方式自殺,悲壯的死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馬庫斯·尤尼烏斯·布魯圖——小加圖的外甥,同時也是小加圖的女婿。

此人執迷於斯多葛學派的哲學,是共和主義者,元老院派領袖。公元前44年3月15日,布魯圖暗殺了尤裏烏斯·愷撒。兩年以後,在希臘的腓立比郊外,他同愷撒派的馬克·安東尼和屋大維(後來的奧古斯都)組成的聯軍展開激戰,敗走途中,刎頸自殺。

托拉塞亞·佩多斯——是帝政時期有名的共和主義者卡艾奇納·佩多斯的女婿,此人撰寫了斯多葛學派哲學家小加圖的傳記。在每年布魯圖的誕辰日,他家都要舉辦慶祝宴會。當尼祿下令殺掉母親阿格裏皮娜時,他從元老院退場以示抗議。這一舉動當然會引起尼祿的憤怒,最後佩多斯被迫割破自己的血管自殺。

埃爾維狄烏斯·普利斯庫斯——托拉塞亞·佩多斯的女婿,斯多葛學派哲學家,曾受到嶽父的牽連而入獄。獲釋後毫無顧忌地四處宣講自己的共和主義主張,招致了皇帝韋斯帕薌的不滿,被以圖謀推翻帝政的罪名處以死刑。

普魯薩的狄歐——圖密善時代到圖拉真時代的最有名的辯論家,他並沒有隱瞞自己共和主義者的身份,但在《沉思錄》裏提到的共和主義者中隻有他活了下來。

即使在帝政時代,人們也不會僅僅因為憧憬共和而遭到鎮壓。比如小加圖就一直敵視愷撒,再比如布魯圖的投降也被愷撒所接受。愷撒曾給立場對立的共和派雄辯家、同時也是自己友人的西塞羅寫信,其中有下麵這樣一段話:

即使被我赦免的那些人日後再次朝我拔劍相向,我也不會感到絲毫懊惱。我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隻要活著就要忠實於自己的思想。我想別人當然也會這麼認為。

開國皇帝奧古斯都是愷撒的後繼者,也是他的養子。在奧古斯都治下,羅馬刊行了被共和派視為“聖經”的西塞羅著作全集。曆史學家李維從不掩蓋自己共和主義者的身份,而奧古斯都卻戲稱他為“龐培迷”。而龐培和小加圖、西塞羅以及布魯圖一樣,都屬於反愷撒派,後在與愷撒的法薩盧斯會戰中敗北。

也就是說,在羅馬的帝政時代,人們隻要沒有推翻現行體製的行為,大可以自由向往共和。可是,如果作為帝國象征的皇帝本人也對共和政體態度曖昧的話,情況就會出現微妙的不同。因而皇帝馬可·奧勒留似乎也隻能在並無刊行計劃的私人筆記《沉思錄》中,悄悄記下這些“反體製派”的名字。我想,即使隻從這一行為觀察,也不難理解馬可推行兩帝並立製度時的心情。羅馬在共和時期,公職的特性之一就是複數並立製度。除了大祭司職位以外,就連職位最高的執政官也都是由兩人共同擔任。這樣做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避免權力過分集中到一個人手裏。那麼實施了帝製以後,隻有皇帝是一人製,理所當然,皇帝一人集中了權力。愷撒和奧古斯都都認為,如果不推行這種專製體製就不可能成功管理這樣的大帝國。這雖然是現實主義的考慮,可假如有人認為不論何種理由都不該壟斷權力的話,那麼在這種帝製之下,他隻能加入反體製的陣營。即使在羅馬的帝製政體穩固以後,共和主義者依然層出不窮,因為帝製下的共和主義已經成了理想主義。既然人稱馬可·奧勒留為“哲學家皇帝”,那麼他也應該是個理想主義者。我想就是這個原因,最後造成了史無前例的兩帝並立事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帝國能否在這種體製下發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