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皇帝馬可·奧勒留(14)(1 / 2)

路奇烏斯性格和善,即位之後仍舊和馬可一樣,與恩師弗龍托保持著書信往來。所以從弗龍托的角度看,兩個弟子同時登基,真是讓人又高興又自豪。而皇帝幼時的教育居然是由來自偏遠行省的人負責,這也為後世的曆史學家提供了極好的理由,說羅馬是一個世界主義國家。而從馬可這方麵看,登基的公元161年是於公於私都忙得不可開交的一年。

首先,8月31日,妻子芙斯汀娜生下了一對雙胞胎,這樣40歲的馬可就已經有過11個孩子。可是11個孩子中的4個不到1歲就夭折了,這一年出生的雙胞胎中也有一個在5歲時死去,長大成人的隻有5個女兒和這對雙胞胎中的另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後來即位的皇帝康茂德。到第二年,即公元162年,馬可家又誕生了一個女嬰,隨後又有嬰兒降生但很快死掉了,如果加上公元170年最後出生的女子,馬可前後共生養過14個孩子。看來,哲學家皇帝在製造繼承人這個問題上,也和哲學方麵的思考一樣認真。然而在政務方麵,僅憑認真是遠遠不夠的。

饑荒與洪水

他們遭到的第一個災難,就是農作物的歉收。或許是公元161年的氣候就不正常,往年的夏季幾乎不下雨,而這一年的雨天卻格外多。這當然會影響農作物的收獲。羅馬人的主食是小麥,這些小麥除了從埃及、北非以及西西裏島和撒丁島購入之外,意大利本土也有出產。可是這一年小麥顆粒無收,並且葡萄、水果和蔬菜等其他農作物也受到了嚴重打擊。災民的悲號傳到首都,即位不久的兩位皇帝隻能埋頭商討對策。然而禍不單行,到了秋季,台伯河水又出現了嚴重泛濫。

現在的台伯河因兩岸築有高高的堤壩,中間的河水緩緩地向下遊流淌。然而這樣的護岸工程是19世紀建設而成的。在這之前的台伯河水是直接流過兩岸人家的房前。如果沿著台伯河的東岸向下遊走,與曾經的哈德良神殿“聖天使堡”相對,西岸鱗次櫛比的房屋盡收眼底,比沿河岸修築的車道還要低五六米。現代的護岸工程修築前的台伯河河岸也就是這個高度。

羅馬現在的納沃納廣場就是當時的圖密善競技場(Stadium Domitian),今天仍舊能看到的通往競技場入口的大門已位於地麵以下。而附近的萬神殿(Pantheon)是至今唯一保持完好的羅馬時代建築物,當時需要登上台階才能到達神殿入口,但是現在,遊客必須走下萬神殿前麵廣場的緩坡,才能進入神殿的內部。這是因為隻有萬神殿存留至今,而周圍的古代建築早已崩塌,被掩埋在地表之下,後來各朝代又在上麵大興土木。台伯河向西彎曲,東邊的陸地在羅馬時代是公共建築比較集中的地區,被稱為馬爾斯廣場(Campus Martius,即戰神廣場),尤其在這一帶,現在的地下一層實際上是古代的地上一層。每當人們一修建地下停車場,隨便一挖就會挖到地下古跡。所以人們隻好把汽車停在路邊。如上頁圖所示,台伯河水泛濫時,容易受災的也正是這一帶。

因此盡管有常任官員專門負責台伯河岸的整修,但帝國的首都羅馬仍舊不能避免洪災,尤其是在馬可即位之初的這一年,洪水尤其肆虐得厲害。雖然沒有造成公共建築的倒塌。但洪水的消退相當耗費時日。

正當焦頭爛額之時,敘利亞行省總督的緊急報告又接踵而至,帝國的東方有危險的動向。不難想象,對帕提亞國王而言,羅馬皇帝的更替期正是發起軍事行動的絕好時機。這也是經常出現的情況,並非不可預知。然而,這一年帕提亞軍隊對亞美尼亞進攻卻完全超出了羅馬軍隊的預料。

東方戰雲

羅馬人對情報的收集從不懈怠,所以情報並不短缺。當時羅馬帝國和帕提亞王國以幼發拉底河為界相互對峙。無論哪一段的羅馬防線,都允許內外居民往來通商,是“開放的國境”,而在幼發拉底河防線,這種傾向就更為明顯。羅馬境內的東方都市,無論是安條克還是大馬士革,或者帕爾米拉,都依靠與東方的貿易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