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亞戰爭第二階段也進入到了第二年,即公元164年,路奇烏斯離開敘利亞,經海路前往以弗所。以弗所是一座美麗的都市,被人們譽為“愛奧尼亞地區(是古希臘時代對今天土耳其安那托利亞西南海岸地區的稱呼,即愛琴海東岸的希臘愛奧裏亞人定居地。其北端約位於今天的伊茲密爾,南部到哈利卡爾那索斯以北,此外還包括希奧島和薩摩斯島。——譯者注)的珍珠”。路奇烏斯將在這裏迎接露西拉並舉行結婚典禮。露西拉離開羅馬時,父親馬可把14歲的女兒一直送到阿皮亞大道的終點布林迪西港,並授予了露西拉“奧古斯塔”的尊稱。在羅馬,嫁給皇帝並不意味著自動獲得“奧古斯塔”的稱號,皇帝沒有授予的話,是不能自稱皇後的。當年圖拉真皇帝討厭繁文縟節,至死都沒有給妻子普洛蒂娜頒發“奧古斯塔”稱號,普洛蒂娜之所以擁有該稱號,還是哈德良即位以後才授予她的。“奧古斯塔”的尊稱代表了一種特殊的地位,雖然表達了馬可對女兒的深切關懷,可是到了20年以後,這個稱號卻成為宮廷內鬥的導火索。
在以弗所舉行過婚禮的路奇烏斯,帶著皇後露西拉返回了安條克。至於那個希臘美女,早已經被他拋在腦後了。雖然是一場政治婚姻,但路奇烏斯和露西拉的婚姻生活一直比較美滿。身為皇帝的路奇烏斯誠實正直,光明磊落,是個善於交際的美男子。
帕提亞戰爭的第二階段也十分順利。麵對越過幼發拉底河攻入境內的羅馬軍隊,帕提亞軍隊隻能一再後退,不但無法有效迎擊,甚至全線瀕臨崩潰。羅馬在不足三年的時間裏,成功奪回了被帕提亞侵占的土地。第二階段的戰爭就要以羅馬的勝利而告終了。
可是這時候,皇帝路奇烏斯“似乎”對戰略問題開始插嘴了。我之所以說“似乎”,是因為沒有可資證明的史料。他認為戰爭的目的已經達到,眼下正是議和的好時機。時至今日,我們無法獲知作戰會議的具體經過,總之路奇烏斯收回了自己的提議。因為將軍們反對此時講和,戰爭繼續進行。史書沒有告訴我們這些職業軍人反對講和的原因,但是從戰爭第三階段的進展我們可以略知一二。第三階段的目的和第一、第二階段的奪回被占領土不同,而是跨過了底格裏斯河,深入帕提亞的腹地,徹底打擊對方之後再行撤退。
第三階段的戰鬥是敘利亞出身的亞維狄烏斯·卡西烏斯一個人的舞台。他對中近東的情況爛熟於心,手下的羅馬騎兵神出鬼沒,因此當羅馬的重裝步兵挺進的時候,麵前一個帕提亞士兵都沒有。進行過如此徹底的打擊之後,羅馬軍隊才向西方回撤。
這場戰爭使東方人再次認識到,一旦羅馬軍隊出手,將會是怎樣的後果。也正是因為這次戰爭,帕提亞王國走向衰落,成為60年後波斯薩珊王朝(226—650年,是波斯在公元3世紀至7世紀的統治王朝,亦是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國之後的首次統一,被認為是第二個波斯帝國。當時薩珊王朝與中亞的印度貴霜王朝及歐洲的羅馬帝國並稱,三國雄霸歐亞。薩珊王朝在最強盛之時,曾多次威脅比鄰的貴霜王朝及東羅馬帝國。——譯者注)興起的原因之一。羅馬當時的戰略方針無疑是正確的,讓整個中近東再次領教了羅馬的力量,保證了羅馬帝國在這一地區後來30年的和平。那時帕提亞國王再也沒有向羅馬境內出兵。通過帕提亞戰爭,羅馬展示了自己即便在東方也能充分施展的強大的軍事力量。與其說這是兩大強國相互對峙,不如說是羅馬一國獨霸。更不用說,在兩個大國之間起緩衝作用的那些小王國和部族,又再次倒向羅馬一邊。
公元166年10月,戰爭結束了。為慶祝帕提亞戰爭的勝利,歡迎路奇烏斯回國,羅馬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儀式。實際上,距上次舉辦凱旋儀式已時隔49年之久。上一次凱旋儀式的主角,是圖拉真的骨灰壇。他在完成對帕提亞的戰役後,死在了回國路上。而這一次凱旋儀式的主人則是45歲的馬可和36歲的路奇烏斯。這兩人身著軍裝,大紅鬥篷隨風飄擺,民眾當然為之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