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皇帝決定把阿奎萊亞作為公元168年到169年的過冬地點。蠻族方麵仍舊暗流湧動,阿奎萊亞處於意大利本土的東北端,同時又位於從多瑙河返回羅馬的半路上。有一種說法,即多瑙河基地的瘟疫仍在流行,禦醫加雷努斯擔心皇帝遭到傳染,於是提出忠告,勸兩名皇帝回到阿奎萊亞。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皇帝路奇烏斯強烈地希望返回羅馬,馬可則苦苦挽留。此時前線比較平靜,兩位皇帝相互妥協,最後采取折中辦法,到了靠近羅馬的阿奎萊亞。也許這兩種說法可能都正確。不管怎麼說,兩位皇帝已經決定,在阿奎萊亞的過冬營區內,對公元169年的活動作出計劃。
路奇烏斯之死
史書沒有記載兩位皇帝對公元169年的活動是如何安排的,可以確定的是,新年伊始,路奇烏斯就出發返回羅馬。但是,當他到達距離首都約100公裏的亞爾提諾時,突然病倒,接著就一直處於昏睡狀態,兩天之後停止了呼吸。後世學者推測他死於腦溢血。因為路奇烏斯雖然隻有39歲,但生活奢華,飲食起居極不規律。兩帝並立本是馬可·奧勒留公平精神的產物,8年來對方卻始終沒能為他分憂,在沒有取得任何成果的狀態下,現在總算了結了。
我們雖然不了解兩位皇帝起初的計劃,但知道馬可伴隨著皇帝搭檔兼女婿的路奇烏斯的遺體一起返回了羅馬,然後舉行了隆重的國葬,骨灰安放在今天稱為“聖天使堡”的哈德良神殿。元老院順利地通過了馬可提出的神格化申請,不過供奉前任皇帝的神殿卻沒有修建。馬可給出的理由是,國家處於非常時期,可以用萬神殿暫時代替。
路奇烏斯·維魯斯的國葬結束後,馬可在首都逗留了一段時間。這可不是因為對前線之行有所猶豫,他畢竟是羅馬軍隊的最高司令官,出現在前線肯定對整個日耳曼戰爭都有積極意義,所以他的決心沒有絲毫動搖。不過在離開之前,還有一些事情必須處理,就是路奇烏斯皇帝過世,自己的女兒露西拉成了寡婦,應該對她作出安排。
一些人可能會疑惑,露西拉喪期未滿,至於這麼著急嗎?不過從馬可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刻不容緩。因為自己馬上要趕到與敵人針鋒相對的前線去,萬一出什麼閃失怎麼辦·以前有兩位皇帝,一個出了意外還有一個,可是現在隻剩馬可孤身一人了,而自己的兒子康茂德剛剛8歲。所以此時馬可·奧勒留需要的是一個能在緊急關頭扶助康茂德,並避免帝國陷入內亂的人選。而且既然這個人負擔如此沉重的任務,為了清除可能出現的障礙,必須事先保證他的地位。
被選為露西拉再婚對象的人,名叫提比略·克勞狄烏斯·龐培亞努斯。雖然從姓名上看他很像意大利本土人,其實是出生在安條克的敘利亞人。據說在他父親那一代才剛剛取得羅馬公民權,在羅馬社會裏處於僅次於元老院階級的騎士階級(equitus)的行省人民。被選為皇帝女婿時,他正在遠潘諾尼亞行省任總督,而且是駐紮在布達佩斯基地的第二亞狄托裏庫斯軍團的軍團長。在帕提亞戰場驍勇善戰的將軍名冊中,這個人並沒有出現過,看樣子,羅馬東征帕提亞時,他當時可能駐守在多瑙河防線。此人生年不詳,不過從他後來的履曆推測,應該同皇帝的年齡不相上下。順便說一句,前任皇帝路奇烏斯的遺孀露西拉這時才19歲。
馬可為什麼放棄了其他目標偏偏選中龐培亞努斯呢?顯然不是出於這個來自敘利亞的武將所取得的業績。當時的龐培亞努斯不過是最前線的軍團司令官,負責的區域以防守為主,因而也沒有值得一提的戰功。此人作為武將的才能,直到後來的日耳曼戰爭中才得以發揮,而在公元169年的選拔考試上,這一點還不能為他加分。他就任執政官也是在4年以後,公元169年時他連“前執政官”的榮譽頭銜都沒有。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居然抓住了皇帝馬可的心。我想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一年前馬可前往多瑙河防線視察時,遠潘諾尼亞行省總督龐培亞努斯全程陪同,他對形勢作出了正確、恰當、紮實的判斷,並為毫無軍事經驗的馬可提供了熱情實用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