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皇帝馬可·奧勒留(36)(1 / 2)

從小亞細亞進入敘利亞的皇帝一行直接沿地中海東岸前往埃及,中途沒有進入安條克。這是敘利亞行省的首府,卡西烏斯派的老巢,還是暫時規避。當時的記載,是說皇帝在用忽略的方式懲罰安條克人。在埃及,隻有帶頭響應卡西烏斯叛亂的長官斯坦提亞努斯被召回本國,處以流放的輕微刑罰,長官的部下全部釋放,對擁護卡西烏斯稱帝的亞曆山大居民也沒有施加任何懲罰。馬可在埃及的駐留分成兩部分,其一是作為皇帝完成工作,其二是作為哲學家享受思想的愉悅。皇帝的工作是多次接見包括帕提亞在內的中近東多位君主、王侯和首領,相互重申和平的主張。工作閑暇時,皇帝會拜訪和雅典齊名的帝國最高學府,同時也是研究機構的“博學園”(Mouseion)。但是,馬可·奧勒留並沒有像哈德良皇帝那樣和眾多學者展開論戰並駁倒對方。

兩位皇帝的差異不在學識而在氣質。馬可從亞曆山大經海路折回敘利亞,這次才進入了安條克。在安條克的總督官邸,皇帝公布了對敘利亞相關人員的處罰。卡西烏斯的妻子已經亡故,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長子已經和父親一起被殺,次子被處以流放,女兒、女婿被交給身為元老院議員的伯父管束。至於通常的沒收財產則沒有施行。馬可將這種寬大的處理報告給了元老院,也得到了元老院的多數讚成。

整個過程基本沒有流血。隻有支持卡西烏斯的城市拜占庭麵對先行到達的軍團拒開城門,引發了攻城戰鬥,這是武力鎮壓的唯一事例。不過,皇帝馬可之所以能用如此寬容的態度去處理善後,和卡帕多西亞行省總督維爾斯的敏捷果斷是分不開的。

歸納卡西烏斯叛亂的過程如下:

公元175年4月,得到皇帝馬可病歿的消息,亞維狄烏斯·卡西烏斯起兵稱帝,同時向卡帕多西亞總督馬爾提烏斯·維爾斯尋求支持。維爾斯不但予以拒絕,還將卡西烏斯起兵發難的消息緊急報告給了多瑙河防線上的馬可。在後來的3個月裏,維爾斯始終拒絕卡西烏斯的引誘。

同年7月,得知皇帝之死是謠傳的一位百人隊隊長開始動搖,殺死了卡西烏斯。維爾斯接獲消息,連忙離開卡帕多西亞進入敘利亞,首先將敘利亞行省的3個軍團和駐紮在巴勒斯坦的2個軍團,以及以約旦為基地的1個軍團都納入自己麾下。他打出的旗號是,麵對假想敵帕提亞,前線絕不能沒有司令官。完成這一切的維爾斯這才前往安條克的總督官邸,但到達之後立即燒毀了所有的文件證據。叛亂首犯已經死亡,如今為避免事後的肅清擴大化,最好的辦法就是銷毀文件證據。在馬可離開多瑙河防線向東方進發之前,他已經將這些處理幹淨。

亞維狄烏斯·卡西烏斯因憂國而起兵,馬爾提烏斯·維爾斯所想的也同樣是國家,而馬可·奧勒留理解維爾斯的做法,並依此處理善後。針對反叛事件,這次的寬大處理堪稱史無前例。

將維爾斯任命為敘利亞的新總督之後,馬可就返回了首都羅馬。這次返程兼有觀光性質,他們先到達了以壯美而聞名的小亞細亞西岸都市以弗所,然後在斯敏諾再次會見了著名哲學家艾利斯泰迪斯,最後經海路前往雅典。

馬可·奧勒留這個人,直到47歲才離開意大利本土,目力所及的行省也都是多瑙河防線所在的北方地區,到了50多歲,才首次踏上帝國的東方和南方地區。無論是埃及還是敘利亞,或者還是小亞細亞,這都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訪問了,而從小亞細亞揚帆前往希臘的航程,更使他飽覽了遍布著珍珠般島嶼的愛琴海風光。當一座島嶼尚未消失在海天之際,又有一個新的島嶼逐漸浮現在眼前,初次體驗這種愛琴海上的旅行,就能深刻地體會到什麼是希臘文明,以及這種文明的形成過程,比如氣候和地形是怎樣影響著文化和文明的形成。

如果說意大利的羅馬是帝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那麼希臘的雅典則是帝國智慧的故鄉。哲學在這裏綻放出最燦爛的花朵。早在馬可到訪的500年前,斯多葛學派的創始人芝諾就已經在雅典開始了他的“哲學家事業”。當時他開展教學的場所在雅典的“壁畫回廊”(stoàpoikìle),所以人稱該學派為斯多葛學派(畫廊學派)。對崇尚斯多葛學派的馬可而言,這次雅典之旅無異於朝聖。並且,在雅典迎接皇帝的不是別人,正是赫羅狄亞斯·阿提庫斯。他是當時最有學問、最有教養、最富有的人,積極履行公民的公職義務,出任執政官,是深孚眾望的希臘人。身為學者的同時,他目光長遠,為公共建設捐獻巨額款項,用以響應眾人的期待,是個善於處世的智者。對馬可而言,阿提庫斯還是和弗龍托並重的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