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內亂時代(9)(1 / 2)

在尼戈擔任敘利亞總督期間,康茂德和柏提那克斯相繼被殺,羅馬帝國陷入了內亂時代。我認為尼戈稱帝,似乎更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安條克軍團兵的推舉,而不全是他個人的意願。因為他稱帝以後的所有行動,都是模棱兩可的。乍一看,能受如此擁護的人肯定非常不錯,然而在亂世之中,隻有那些自身有著強烈意願的人成功率最高。因為有著強烈的意願,目的才會明確,才會認真選擇達成目的的手段。相反,如果隻是應周圍人的要求,那麼目的就很模糊,選擇手段時也會猶豫不決,所有的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廢。既然已經“渡過盧比孔河”,再采取模棱兩可的態度肯定就是最糟糕的。實際上,稱帝以後的尼戈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遲緩,即便有所行動,也往往虎頭蛇尾。此時的尼戈和亞爾比努斯一樣,都已年過花甲。

伊索斯平原

在帝國的西方,舉事的成敗取決於能否占領首都羅馬,而在帝國的東方,則看能夠占領大城市安條克。塞維魯進軍羅馬時雖然兵不血刃,但通往安條克的道路就不那麼平坦了。

現在尼戈手握重兵,卡帕多西亞2個軍團,敘利亞3個軍團,約旦和巴勒斯坦合計3個軍團,再加上埃及的1個軍團,共計9個軍團,隻要他下定決心,這些兵馬隨時可以傾巢出動。因為帕提亞王國已經表示保持中立,為他解除了後顧之憂,亞美尼亞王國甚至願意為他提供兵力援助。也就是說,尼戈隻要願意,可以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與塞維魯的戰鬥中去。

但是,尼戈采用的戰略,卻不是尋找時機一決勝負,而是把戰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尼戈決定搶在塞維魯的軍隊到達亞細亞之前,在拜占庭(今伊斯坦布爾)以西200公裏處的培林托斯進行迎擊。

如果迎擊失敗就進入第二階段——拜占庭保衛戰。如果在拜占庭再次失敗,就等對方越過小亞細亞東南部的托羅斯山脈,在他們進入敘利亞行省之前迎擊。這是第三階段。

公元193年年末,雙方在培林托斯展開激戰,尼戈獲勝。獲勝後的尼戈隨即給塞維魯修書一封,提出擔任共治皇帝的要求。然而,塞維魯沒有回複。

尼戈本來打算第二階段進行拜占庭保衛戰,但是他也知道這並非良策。如果敵軍回避重兵守衛的城垣繞道進軍亞細亞,尼戈的如意算盤就會落空。於是尼戈把第二階段的戰場轉移到了亞細亞一側尼凱亞附近的平原。雙方於公元194年1月展開第二次戰鬥,結果塞維魯方麵獲勝。

雖然在小亞細亞最初並不是敗退而隻是轉移戰場,但第二階段敗北的影響遠超一次戰鬥的失利,因為這表示整個小亞細亞都落入了塞維魯手中。這也使原本站在尼戈方麵的各個軍團發生了動搖。首先,駐紮在約旦的第三昔蘭尼加軍團和駐紮在巴勒斯坦的第六菲拉塔軍團就脫離了尼戈,並且敘利亞的兩個城市拉塔基亞和巴勒斯坦的提爾也從支持尼戈轉為支持塞維魯。在這兩個城市,本來相互對立的希臘裔和猶太裔此時卻取得了一致,甚至在尼戈派麵前緊閉城門。尼戈依靠個人聲望打造的勢力圈早早地破裂了。

事態緊急。公元194年10月,塞維魯大軍已經越過托羅斯山脈進入敘利亞,雙方在伊索斯平原展開了決戰。

無論是陸戰還是海戰,不知為什麼,盡管時代不斷變化,但交戰雙方總能選擇相同的戰場。在500年前,伊索斯就是亞曆山大大帝和波斯王大流士一世進行正麵激戰的戰場。這是一片麵朝地中海的平原,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在此往來的人們幾乎不知道這裏是古戰場。現在對壘的雙方都是羅馬人,起初是尼戈方麵占了上風,但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塞維魯。

眾所周知,塞維魯和愷撒不同,戰後對投降的士兵決不輕饒,並且西方軍團的士兵一直很鄙視東方軍團。這樣一來,對方隻要沒有取勝的把握就隻有逃命一途了。尼戈方麵的士兵作戰時也當然時刻注意逃跑的時機,一旦露出破綻,馬上逃之夭夭。這才是尼戈在伊索斯決戰中敗北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