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帝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4)(1 / 2)

300年來,帕提亞的確一直是羅馬最大的假想敵。不過,300年間的假想敵這件事本身也證明了對羅馬而言,帕提亞是一個不難對付的敵人。通俗地說,就是因為帕提亞是很容易就能找到弱點的對手。即便是奧古斯都、提比略、尼祿、哈德良以及安敦尼·庇護等與帕提亞交戰的皇帝,也都命令軍團在東方堅持不懈地固守,就是因為他們可以經常找到帕提亞的破綻。尼祿雖然為進攻帕提亞作了精心準備,但因將軍科爾布羅堅持自己的帕提亞政策,尼祿最後沒有一意孤行。事實證明尼祿的改變是恰當的,從此羅馬和帕提亞之間維持了半個世紀的和平。

此外我已經講述過好幾次,就是羅馬與帕提亞之間還有著與其他防線的不同之處。以安條克、阿勒頗、大馬士革、帕爾米拉為代表的帝國東方城市是依靠與東方的貿易生存的。正因為商隊能安全自由地在延展到幼發拉底河岸的敘利亞沙漠裏往來,帝國東方的經濟才得以發展。相比於讓強盜般的沙漠暴民橫行,不如使帕提亞維持存在更方便。

根據常年的較量可知,無論是羅馬還是帕提亞,兩個國家的軍事力量都可以進攻對方,卻不足以長期占領。由於這種共同點以及其他諸多因素,使羅馬和帕提亞都成了善於尋找對方破綻的高手。

而現在帕提亞受到波斯勢力的威脅,整個國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而新興勢力往往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敘利亞總督尼戈的政策完全是正確的,即羅馬絕不采取任何使帕提亞走向衰敗的行動。然而和尼戈相反,塞維魯分別在公元195年和199年兩次采取行動。當年馬可·奧勒留當政時期的帕提亞戰爭,是為了迎擊帕提亞方麵的挑釁行為,而塞維魯的遠征卻不是應對挑釁,因為帕提亞王國已經沒有那個力量了。

當波斯的薩珊王朝取代帕提亞王國的時候,已經是塞維魯死後15年的事了。雖不是本意,但塞維魯的確為帕提亞內部的新興勢力助了一臂之力。

帕提亞是絕對專製的國家,其生命力可能會比羅馬短暫。然而,羅馬在進入公元3世紀以後,也出現了曆史學家所謂的“3世紀危機”。這也是關係到國家存亡的危急時刻,正是這一時期,羅馬開始麵對上升中的敵人波斯薩珊王朝。在這個問題上,羅馬自身的確也有部分責任。對羅馬而言,被薩珊王朝所支配的東方再也不是假想敵,而是真正的敵人了。

既然帕提亞王國已經這般窘迫,皇帝塞維魯的遠征也就當然如同探囊取物。羅馬軍隊一直攻到底格裏斯河畔,將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廣闊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劃為羅馬的行省,然後班師西去。對於這場戰爭,隨軍同行的卡拉卡拉似乎比父親塞維魯還要自豪。

盡管樹立了新的敵人,但勝利就是勝利。塞維魯在呈送給元老院的報告中,要求後者允許修建凱旋門。皇帝的要求,尤其是來自塞維魯的意見,元老院隻有唯命是從。但值得強調的是,不管是元老院還是平民,都為皇帝的捷報而興奮不已,凱旋門的建設計劃也在一片歡呼聲中獲得通過。

塞維魯的凱旋門

不管對誰來講,為勝利感到喜悅都是很自然的反應。可正因為如此,統治者的責任就是考慮勝利可能帶來的後果。以往凱旋的將軍都是駕著四馬戰車通過“神聖大道”前往卡匹托爾山的朱庇特神殿。這次甚至等不及塞維魯歸國,人們就開始在“神聖大道”前方著手興建凱旋門。自從圖密善建造勝利紀念柱以來,羅馬廣場的中央已經有一個世紀不曾興建新的建築了,而凱旋門也一直存留到了今天。

在埃及短暫停留之後,公元202年春,塞維魯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回到了羅馬。兩個孩子也親身參與了盛大的凱旋儀式。雄偉壯觀的隊伍通過竣工不久的凱旋門,登上卡匹托爾山。據說隊列的前排到山頂的時候,隊列的末尾才剛剛進入羅馬廣場。毫無疑問,對56歲的塞維魯而言,這是人生最榮耀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