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可以說是羅馬帝國最為興盛的時代,當然經濟實力也處於鼎盛的時期。而經濟的活躍自然會帶來貨幣流通量的提升,也就是說,市場上流通需要的貨幣數量超出了現有的貨幣供應量。但是如果為了適應經濟增長的需求,而加大礦山之中金銀的開采數量的話,那麼用不了多久礦脈就將枯竭。所以皇帝尼祿需要的是一個不用增加礦山的開采量,也可以解決貨幣流通量不足的辦法。也就是說,尼祿的改革並非單純地降低貨幣的價值,而是在“羅馬統治下的和平”局麵下,為了應對經濟增長的需求而不得不采取的金融緩和手段。
但是,在距離尼祿時代150年之後的卡拉卡拉時期所進行的貨幣改革完完全全是為了填補軍費增加而造成的財政缺口。下表是從奧古斯都時期開始羅馬帝國的貨幣演變情況。通過這個表格我們不難看出,3世紀時期的羅馬帝國,已經在經濟上麵臨著非常嚴重的危機。
帕提亞戰役
對26歲的卡拉卡拉來說,經濟改革顯得非常枯燥乏味,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像一年前那樣馳騁沙場的生活之中。公元214年春季,他將剛剛製定不久的貨幣改革政策全權交由內閣負責,隨後便向北方進軍。這次他的母親尤利亞·多姆娜也和他同行。雖然卡拉卡拉最初的目的地是多瑙河前線,但如果他想要與帕提亞開戰,那麼便不得不踏入敘利亞的土地。而敘利亞正是尤利亞·多姆娜的故鄉。因為這次的對手是強大的帕提亞,所以卡拉卡拉帶上了他全部的近衛軍團。近衛軍團的長官馬克裏努斯也借助這次機會加入隨行幕僚的隊伍中。
正如生活在當時的曆史學家卡西烏斯·狄奧在他記載的羅馬史中所描述的那樣,多瑙河的防衛狀況直接反映出羅馬帝國的安全保障體製是否在正常地運行。這條從維也納連接布達佩斯,穿過貝爾格萊德直達黑海的多瑙河防線,是“羅馬統治下的和平”的生命線。皇帝巡視如此重要的防線,鞏固這一帶的防禦體係,對羅馬人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卡拉卡拉的此次進軍作好了戰和兩手準備。通過巧妙的外交手腕,他使同為日耳曼人的馬爾科曼尼人和汪達爾人關係破裂。同時,他又與達契亞人結盟。緊接著當場逮捕並處死了拒絕自己結盟要求的誇地人族長。隨後,他將能夠在短期內打敗的各個小型部族一網打盡,使其無法對羅馬境內構成威脅。總之,他成功地沿用了羅馬人“分而治之”的傳統對外政策。就這樣,通過他父親塞維魯時代的不列顛戰役,他統治時期對萊茵河防線與日耳曼長城的鞏固,加之現在對多瑙河防線的鞏固完成,卡拉卡拉終於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向東方進軍。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那樣,雖然他算不上一位賢明的政治家,但在軍事方麵擁有不俗的能力。
同鞏固萊茵河防線與日耳曼長城的時候一樣,成功鞏固多瑙河防線的巡查過程,使這位年輕的皇帝在士兵之中的威望進一步提升。對於經常要和敵人以命相搏的士兵們來說,指揮官的能力直接決定他們的生死,而且他們也深知由勝利所帶來的自信比兵器更加強大。就連首都居民因為對高盧風格的服飾感到好奇而流傳開來的綽號“卡拉卡拉”,也成為前線士兵們對這位皇帝的愛稱。不管這位皇帝穿著怎樣的奇裝異服,隻要他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便足以作為軍隊的最高統帥受人敬仰。曾經隻被看做是先帝塞維魯兒子的卡拉卡拉,逐漸地以皇帝卡拉卡拉的身份被士兵們所接受。士兵們對卡拉卡拉的這種感情,即便在這位皇帝死後也仍然持續了很長時間。成功鞏固了多瑙河防線的卡拉卡拉,並沒有繼續沿河向黑海進發,而是順著東南方向的道路來到下遊的遠米西亞行省。這條穿越巴爾幹半島抵達赫勒斯滂(今達達尼爾海峽)的道路,當然也屬於羅馬那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